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將清理現有的5000余項食品標準,並將提高乳製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等標準。近日,衛生部通報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到“十二五”末,我國將基本構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
當前,受食品行業發展水平、風險評估能力等因素制約,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標準間既有交叉重復、又有脫節;個別重要標準或者重要指標缺失;食品産品安全標準通用性不強,部分標準指標欠缺風險評估依據等。食品安全標準的缺失,不僅引發公眾的質疑之聲,而且已經嚴重戕害了食品安全國標的公信力與執行力。清理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是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準、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必要之舉。
師範學院有句名言,叫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於即將構建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這話也是非常妥帖:一者,食品安全新國標體系要“學高”,將標準體系放在專業化、前瞻化、國際化的視角考量。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開門立“標”,集納民智、悉聽民意,要堅持獨立的專業標準,更要廣開言路、以公開透明的姿態完善標準的內涵與外延。如果説預算法修正案徵集到的33萬民意表達的是公眾對政府收錢花錢的關切,那麼,不難想見,必有更為“爆棚”的民意關注食品安全舊規的梳理與新規的確立。
二者,食品安全新國標體系還要“身正”,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矢志於捍衛公共利益,站在民生安危的高度從嚴立規,既不為個別龍頭企業的聲音所左右,更不能被少數行業協會的話語霸權所綁架。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一直屢受非議。2010年,由一些大型乳企參與起草制定的乳製品國家標準引起很大爭議,並被冠上“乳企綁架國家標準”的惡名。要力戒“新規不如老規”的詭異,就要平衡好標準體系建立的“專家系統”,從制度設計的每個環節開始,讓博弈在光明正大的平臺上進行,去偽存真、激濁揚清,把部門利益、集團利益真正屏蔽在公平正義的標準體系之外。
三者,在國際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標準的訂立應該摒棄“國情化”的藉口,儘快與世界接軌。此前有數據稱,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僅為23%,如我國允許的“農殘”量要高出美國數倍,有危害的“植物奶油”在我國沒有強制性的限量標準,我國的原料奶每毫升含菌量200萬個的標準得不到國際承認。標準爭議的背後,一方面是標準自我降格,另一方面是標準的“內外有別”。要真正讓新國標體系“學高”而“身正”並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亂象上演,還須更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食品安全國標體系的構建既關乎每個人的飲食健康,也關乎國人的生存質量,乃至“中國製造”的國際市場份額。唯有在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的過程中,突破部門立法的狹隘,充分吸納民眾的意見,更多地為消費者的權益著想,不屈服於企業利益,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合理與公平,才能真正為食品消費建起一道牢固的安全之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