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草根NGO將獲合法身份 缺錢缺人面臨生存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9日 1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NGO是什麼?NGO是民間組織的代名詞,它不但是政府有效的"減壓閥"和"穩定器",還具有不可忽視的精神功能。隨著我省NGO越來越多,許多青少年NGO也涌現出來。這些青少年NGO也和社會上的大型NGO一起,致力於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這些NGO的力量往往並不大,但是他們將是未來的NGO的主力。然而,以往我省"草根NGO" 卻非法地從事著合法的事業,做事艱難。

  19歲的鄧晨亮帶領"哈爾濱雷鋒團"的人來到哈市香坊區幫助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干家務時,因為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拿不出手續,被誤認為是騙子。

  我省很多"草根NGO"雖然在為社會慈善事業做著貢獻,但卻一直披著非法的"外衣",工作起來遇到許多問題。

  在前不久的全國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民政部門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將履行登記管理和業務主管一體化職能。這將改變我國300萬"草根NGO"的命運。

  近日,記者採訪了我省一些民間組織,他們表示,困擾他們許久的身份問題終於有望解決了。但更多民間組織負責人考慮的則是,除了身份問題,他們以後怎麼樣才能長久地生存下來。

  A、"草根NGO":做著"非法"的好事

  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劃分,民間組織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類是社會團體,主體是各類學會、促進會、聯合會等;第二類是民辦非企業單位,主體是民辦的學歷培訓、技能培訓的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場、館、中心等;第三類是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産,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成立的非盈利性法人。這三類民間組織要在民政部門登記,首先要找到業務主管部門。

  記者了解到,像"哈爾濱雷鋒團"、"綠色龍江環保組織"、"大學生義工聯合會"等很多組織,因為找不到政府主管部門,而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

  鄧晨亮是"哈爾濱雷鋒團"的負責人。自2009年大冬會結束後,作為志願者的鄧晨亮和幾個當時一起參加大冬會志願服務的小夥伴們商量成立"哈爾濱雷鋒團",現在已經發展到上百人。"哈爾濱雷鋒團"成立之初,因為受到經費的限制,他們決定從小事做起,幾個人湊錢買了一些清掃工具,義務為社區清理小廣告、打掃庭院。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他們慢慢了解到社區內一些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的生活困境,就發動身邊的人為他們捐款、捐物,現在已經有四五百人得到了他們的幫助。

  鄧晨亮告訴記者,雖然通過幾年的活動,他們深深地感悟到了"與人快樂、與己快樂",但在這期間他們也曾想過放棄。他們主動與社區工作人員聯絡想提供志願服務,幫助社區內有困難的人幹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很多人首先會向他們要社團的相關手續或者介紹信,如果什麼都沒有,他們就會被懷疑有其他目的。做好事還要被懷疑,這讓他們很不理解。

  "有一次我們在社區義務清理樓道內的小廣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給我們送來了水。看到我們滿頭的汗,他笑著和我們説,孩子們來我家歇一會吧。"鄧晨亮説,老人的笑容讓他們這些年輕的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慢慢地認可了他們,他們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鄧晨亮説,他們也曾幾次想把社團合法化,但苦於找不到主管單位,所以只能這樣做著"非法"的好事。

  我省目前有很多這樣的義工類團體,他們當中下到幾歲的小學生,上到幾十歲的老人,不圖回報,只求為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B、經費困擾"草根NGO"發展

  當記者與"綠色龍江環保組織"的負責人張亞東通電話時,他正在去往農村的長途客車上。張亞東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找一份大家認為很體面的工作,而是把環保志願者作為他自己的人生志向。

  "綠色龍江環保組織"同樣是"草根NGO",每年幾十萬元的活動經費讓張亞東坐立不安。張亞東説,他們組織平時主要的活動是做環保宣傳,並到基層去做調查研究,勸阻污染企業改善生産環境。

  一年多以前,他們聽説阿城一家生産企業常年排放污水污染附近的河流,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於是,他們十幾次去當地找百姓了解情況,找生産企業協商,最後他們在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制止了那家企業的污水排放。

  幾年來,他們去了十幾家污染企業、十幾個鄉鎮調研情況。外出的時候能坐上公交車都算是好的,更多的時候他們都是搭過路的汽車、馬車,而包裏則總是背著麵包,餓了就吃一口。張亞東無奈地説,他們做這些工作一年的經費就要20多萬元。

  他們每年都要靠向國內外的一些基金組織申請項目,拿到資金後才能維持組織的正常運轉,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C、 "草根NGO"缺乏專業人員

  人員問題同樣是困擾張亞東的一個難題。張亞東介紹,他們目前只有兩名專職的工作人員,其餘的三十多人都是大學生志願者。

  張亞東説,像他們這樣的環保組織要求志願者對污染、環境等方面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但由於志願者流動性較大,剛剛培養起來的志願者因各種原因退出,新志願者剛剛培養出來又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組織一直處在培養新人的狀態。

  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合法的身份,既無法給工作人員辦理社會保險,也無法給工作人員發放一定的工資,所以現在招募志願者也是令他頭疼的事情。

  D、公益性民間組織"風生水起"

  全國300萬"草根NGO"有望"轉正",我省又有多少"草根NGO"?

  黑龍江省民間組織管理局楊曉光局長説:"我省沒有登記的民間組織具體數目沒有統計過,但已經登記的各類民間組織有14000多個,其中社會團體近7000個,基金會44個,民辦非企業單位近8500個。而且近兩年來,公益性民間組織正在快速發展,去年的數量是前年的一倍。"

  目前黑龍江省民間組織管理局還沒有收到國家正式下發的相關文件,但楊局長對民間組織給予了肯定,她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間組織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民間組織的發展,不但有利於企業深化改革和市場體系的建立,還能服務群眾,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全省民間組織在社區服務、扶貧濟困、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了調節社會矛盾、和諧人際關係、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在繁榮科技、文化和教育事業等方面,全省各類民間組織聚集了大批科學技術和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有很強的創新能力,通過科學研究、教書育人、文化傳播等工作,促進了"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推動了先進文化的發展。

  楊局長告訴記者:"由於我省屬於經濟欠發達省份,民間組織的發展也相對滯後,困擾民間組織的資金、人員等問題仍然存在。目前,我省已經針對民間組織專業人員的培養下發了文件,由政府負責培養部分民間組織的高端人才。

  E、NGO是政府的有益補充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楊一直在關注NGO的發展情況,他告訴記者,民間組織是政府的有益補充,民間組織的發展可以增加社會活力,符合國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要求。

  從目前我省民間組織的活動情況看,像環保、慈善等組織,他們幫助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政府沒有精力去完成的工作,這些組織做得兢兢業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作為獨立的個人存在,政府要對每一個個人服務,這就增加了工作的難度,社會團體的發展,特別是社區內社會團體的發展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對於今後NGO的發展,董鴻楊説:"從目前情況看,NGO受到了身份、資金、定位等因素的困擾。很多NGO由於沒有資金而難以維持,有些NGO因為對自己的發展方向定位不準,半途而廢。今後政府應該通過購買服務,讓NGO幫助政府去做一些政府沒有精力去完成的公益事情,政府支付一定的報酬。同時,NGO也要更加專業化、規範化,配備專業的人員從事相關活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能夠滿足政府對於NGO社會職能的需要。"

  相 關 鏈 接: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他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是公民社會興起的一個重要標誌。

責任編輯:李素江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資訊
  • 草根
  • N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