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的公益時代到來了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5日 1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今年兩會期間,慈善公益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加快中華骨髓庫建設、設立全國慈善日、健全志願者管理,以及持續呼籲慈善法的出臺等,雖然相關提案議案亮點不多,且多數不是首次提出,但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

  捐款額將破千億

  近幾年,中國公益事業經歷了最好的發展期。2005年以前年度慈善捐贈額為100多億元,2005年後超過300億元,2008年達到1000億元,2009年沒有地震,捐款額也達到509億元,其中只有60多億元來自政府,其餘全部來自民間。

  在去年公佈了這一組數據後,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原民政部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近日又透露,2010年全國捐贈公益善款額超700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000億元。王振耀説:“我國慈善事業發展速度已超出學界預計。”

  學術界有個説法,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城市化率超過50%後,就會帶來一個國家的公益提速。2010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中國城市化率已在50%左右,公益提速其勢已成。

  事實上,隨著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社會理念的進步,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以及在社會資源分配中的積極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特別在一些重大自然災害的危急關頭,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數額之龐大已不再是新聞,而越來越多的富豪也捐出自己的資産,甚至達到裸捐的程度。

  缺乏管理經驗和人才

  中國已經擁有數目可觀的千萬富翁和億萬富豪。當前,如何募捐到錢已經不是首要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花好這些錢。

  “現在整體社會意識缺乏對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準備。慈善組織對善款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面對鉅額善款‘不知所措’,缺乏管理能力和經驗。”王振耀指出,現階段公益慈善款的管理能力存在危機,其關注度將很快超過慈善款總額本身。

  危機首先不是來自於資金,而是人才及可持續發展。根據2010年12月的《中國公益人才發展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顯示,在受訪的公益機構中,近半數機構的全職人員在3人以下。新生機構有著巨大的人才需求。數據顯示,中國慈善組織與從業人員的數量,遠遠落後發達國家。2009年,中國的基金會有1843個,美國的慈善組織超過100萬。中國基金會的人員,2009年不到2萬,美國慈善組織的從業人員則超過900萬。

  期待慈善法出臺

  過去一年,商人曹德旺向西南旱區捐款2億元,王健林捐贈10億元人民幣,“中國首善”陳光標高調行善,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在中國舉行慈善晚宴,李連杰“壹基金”取得公募身份……在一陣接一陣的風波與喧鬧中,中國慈善走過了不尋常的一年。

  慈善事業經過幾年的蓬勃發展至今,無論在對慈善組織的募款資格,或者在捐贈、信託、志願者服務、獎勵與鼓勵政策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急需運用法律法規來進一步規範。

  雖然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近日表示,《慈善事業法》暫時還無法出臺,不過可喜的是,一些地方率先進行了地方慈善法規的立法以及探索,去年江蘇省頒布了第一部地方慈善促進條例,湖南省起草了公益慈善事業的草案,上海市也出臺了公益慈善方面的草案。

  事實上,不管是官方或者民間,對慈善立法的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兩年前,民政部就對深圳民政局給予了基金會登記試點的有關授權,正因如此,才有“壹基金”的成功轉型,成為中國首家成功轉型的民間公募基金。正如“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常常對媒體所説的,“做慈善我還是一個初學者,缺乏很多經驗,都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慈善事業不會一步到位,但是會不斷地改善,分步驟、分區域地漸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