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環基會探索學生參與産業結構調整道路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夏應標(左一)獲獎後和同學在一起

  本報記者 徐輝 10月20日,瀋陽工業大學禮堂,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下稱環基會)舉行的“遼寧地區大學生低碳環保創意大賽頒獎資助活動”現場。

  瀋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夏應標站在領獎臺上,將放在獎台中央的一扇綠色模擬小門打開,在夏應表的要求下,禮堂的燈光全部被關閉。突然,在一片黑暗中,位於小門上方的一排綠色的小燈泡歡快地閃爍起來。

  禮堂的燈光重新亮起,獎台下方觀眾的掌聲一片。模擬的小綠門已經關上。這是夏應標在現場展示自己小組設計的環保創意作品:自發電門燈。自發電門燈的原理是將其安裝在普通平推門上,通過開關門時的動力發電提供給LED燈使用的綠色能源裝置。

  “自發電門燈”和大連工業大學“綠色秸稈炸彈”環保創意,分別都獲得一等獎,並得到了10萬元資助。

  不一樣的環保大賽

  今年7月2日,環基金聯合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共青團遼寧省委員會共同主辦,北京印信通電子印章安全認證中心公益捐贈,啟動了遼寧地區大學生低碳環保創意大賽。

  環基會秘書長李偉告訴記者,遼寧省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使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遼寧成為了社會的共識。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發動和培育大學生參與環保創意活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大學生是社會未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堅力量,尤其是置身在建設生態遼寧的環境中。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能在環保産業創意方面進行探討和實踐,無疑能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創業就業産生積極的作用,是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據了解,活動啟動後的三個多月之內,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瀋陽、大連、撫順、丹東、錦州等城市近百所大學的參賽作品200多份,內容涵蓋了農、林、牧、漁、建築交通、信息文化等領域的低碳節能、綠色生産、生態恢復等環保課題。大賽組委會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10名、優秀獎10名和紀念獎80名。資助金額達到66萬元。

  中國環保歷程具體寫照

  環基會副秘書長徐光表示,當前,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需要大家不斷的創新,用新的行動推動環境保護取得更大的實際成效。

  “看到今天的情景甚感欣慰,不僅僅是因為同學們獲得了獎勵,重要的是體會到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歷程。”徐光感慨地説,從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開始,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艱難起步。30多年來,經過幾代環保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環保事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今天學生們的行動就是中國環保歷程中的一個具體寫照。“如果説我國環境保護是靠宣傳教育起家,那麼,今天的盛會説明中國的環保事業已經在學生們身上實現了飛躍。”

  最讓徐光高興的是,在評選獲獎作品中,有的經過組織策劃後可形成産業。

  實現生産實踐的轉化

  比如,“自發電門燈”的創意。“自發電門燈”可以廣泛應用於學校、商場和醫院等人流密集的大型場所,不影響門的正常使用,製造成本低,能夠將推動門板時所産生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評委們也認為,LED燈是節能型的光源,其應用範圍可以涉及到各個領域。應急燈和廣告燈箱等在各樓宇隨處可見,消耗了大量的電能。如果使用自發電門燈,積少成多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在學校的使用過程中,該類産品可廣泛替代學校之前的緊急指示標牌,為學校節約電能消耗,更可以在斷電等緊急情況發生時,作為應急燈使用,起到疏散作用,更能方便在校學生及教工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還有“綠色秸稈炸彈”方案,利用秸稈粉碎技術對種子的包裹,通過飛機播灑或人工播種,即可在沙漠和荒蕪地區植被種植進行生態恢復。

  環基會秘書長李偉也告訴記者,一些感興趣的企業正在與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接洽。實現創意方案到生産實踐的轉化,以此帶動環保産業的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這也是環保公益資助的最終目的。”

  “希望大學生把實踐環保的行動繼續下去,把環保公益資助的資金使用好,真正能夠實現方案到實踐的轉化。”徐光告訴記者,目前環基會正在開展“綠動未來”項目,將對全國高校環保科研應用技術項目進行支持和資助,希望遼寧地區的高校大學生繼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