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銀發中國” 亟待發展多元化養老機構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08年1月23日,12名副部級以上官員因為一項公益項目——“愛晚工程”走到了一起,愛晚工程領導小組稱,未來五到八年,“愛晚工程”總投資規模約300億元,將在全國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的省份建設20個愛晚中心,項目規模土地面積約1萬畝,總戶數約10萬戶,打造集居地、休閒、文化、康復、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中心。

  ■ 本報記者 杜志瑩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或許是每個老人的願望,然而真正實現這一願望的老人或許還很少。

  此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及福利養老已經很難適應現在養老的需求,而這也給國內養老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國民政部今年6月發佈的《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老年人口已達1.67億,佔人口總數的12.5%。

  與此同時,老齡人口規模擴大正在引發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家庭縮小、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人口流動速度,“空巢老人”的數量急劇增加,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老年人對養老院的需求越來越大等。

  因此,解決養老問題成為社會迫切解決的重要議題。

  然而,與龐大的老年人口數字和潛在養老需求相比,中國現有的機構養老資源相對有限。據統計,中國有835萬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目前各類養老機構床位僅能滿足三分之一的需求。

  當前,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有公辦公營、民辦民營等形式。本報將選取各個有代表性的養老機構對其養老模式進行盤點和分析,以求對整個養老産業有個了解和認識。

  記者發現,近年來企業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空前,愛晚工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而在NGO養老領域,天津的鶴童老年福利機構已經成為一個養老的品牌,發展速度極快。在公辦公營領域,其入住率最高,“一床難求”現象非常普遍。

  雖然養老機構在養老事業發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服務功能不完善,服務水平低,服務標準不健全,標準實施缺乏依據和可操作性是中國目前養老機構實實在在存在的現狀。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教授姜向群認為,目前由於政府資源的限制,中國應鼓勵企業和民間投資,推動養老産業的發展。

  “首先,政府應該區分不同的養老責任,把現有的公辦養老機構變成有針對性的保障性福利機構,解決“三無”老人、貧困老人等弱勢人群的需要。而普通群眾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則可以通過鼓勵民間投資,發展半福利型和盈利型養老機構來滿足。”姜向群説。

  針對目前現在養老機構層次不齊的狀況,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主任馮曉麗則認為,中國應該建立一套標準化準入和評估體系建設,加強政府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監控,保證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促進社會的“基本服務均等化”。

  田雪原還建議,中國還應積極探索機構養老新模式,發展針對不同需求的民辦養老機構。“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到以休閒養老為主的養老公寓入住。在那裏,可以提供方便家人探視的房間等服務。而對於有醫療看護需要的患病老人和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則可以選擇護理型養老機構。”

  業內很多專家一直認為,國家應該大力鼓勵企業在養老機構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對於發展民營養老機構的企業,可以通過參照福利企業的標準,給予減免稅費、提供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其對養老事業的投入。

  1、公辦養老走進困局

  案例:銀齡老年公寓

  “公辦養老機構的最大優勢在於,場地由政府提供興建。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優勢,讓公辦養老機構在收費上頗有競爭力,但與此同時,服務水平的低下以及不公平的“入住率”讓其失去了“競爭力”。

  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往往收費較低,北京市西城區銀齡老年公寓,是西城區政府投資約1億元、由區民政局具體承建並委託復興醫院經營和管理運行的社會福利單位,佔地12840平方米,自有花園約3000平方米,共有七層,地上六層、地下一層,其中三至五層為區級老年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