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日,記者從市國土部門了解到,全州縣雷公嶺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核心部分———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已通過市國土部門驗收。據介紹,該公園預計今年年底前開園。
雷公嶺國家礦山公園是經國家批准的廣西第一個國家礦山公園,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錳礦礦山公園。該項目的建設,對於礦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對於歷史遺跡的保護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等等,都將産生重大影響。
40多年曆史 做出過貢獻也帶來了污染
對於雷公嶺錳礦,全州人並不陌生。這個距縣城中心約3.5公里,位於縣城東南郊湘江河邊的礦區,曾是上世紀全州縣境內最大的錳礦區。
據全州縣國土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雷公嶺錳礦最早開採于1958年,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規模開採。這個計劃經濟時期建設的國有老礦山,開採高峰期出現在1985年至1998年,2002年時,由於環境污染等種種原因,被當地政府強制關閉。
在40多年的開採歷史中,雷公嶺錳礦作為當地礦業和縣域經濟的支柱企業,為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對全州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與此同時,雷公嶺錳礦伴隨著的污染問題從未離去,甚至越來越尖銳。儘管其已經被政府部門叫停,但仍舊在縣城的湘江邊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工作人員介紹,礦區由4個地面採礦場和6個地下巷採(地下採空區300平方公里)組成,礦區面積1.1平方公里,同時還有原礦區尾礦流失淤積荒蕪的土地達1平方公里,採礦和受採礦影響總面積2.1平方公里。
“幾十年的開採活動,特別是計劃經濟時期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礦山開發時相應的環保措施未落到實處,有時甚至根本就沒有環保措施。”全州縣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股股長蔣順利稱,這使得礦區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地表已呈坑洼和溝槽亂崗現象。
他還提到,關閉後的廢棄礦山臟臭不堪,尾礦廢渣堆積雜亂,每逢大雨來臨,這些物質伴隨泥石流一起排入河中,使河水水質明顯下降。而這裡,又正好處於湘江、灌江和萬鄉河三水匯合處,附近的濕地生態遭到破壞,這也成為全州縣城及沿岸居民的一塊心病。
附近的村民老蔣告訴記者,當時採礦造成的地面採坑、老窿井和堆棄在山坡溝裏的廢渣毫無防護,經常發生人畜誤入採坑和老窿井的事情,村民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由於粗放開採,使得礦區及周邊屢次出現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周邊繞山村、五里坪、歐家塘村等地的村民受到困擾,他們多次到政府部門上訪反映情況,要求改善這裡的環境。
礦山現貌 變廢為寶建國家公園
不過,如今這裡已經大不一樣。昔日裏一眼望去裸露的黃土,已經被蔥蔥鬱鬱的樹木所覆蓋,廢棄的礦山再次變成一座“金山”。
全州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方芳介紹,2010年5月,雷公嶺錳礦憑藉其自身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距離縣城近等優勢特點,獲得國家礦山公園資格,成為廣西第一個國家級礦山公園。
5月12日,記者進入正在建設中的雷公嶺礦山公園。沿著已經硬化的繞山公路一路前行,滿眼綠色,山坡上也星星點點種上了植被,空氣十分清新。
在曾經的幾處重要採礦區,公園有意將其建設成了觀賞區,作為主要的遺跡景觀。工作人員介紹,採礦區採礦主要的形式有平洞、豎井和露天採礦,他們都選取各自對應的地方,儘量在保護遺跡的基礎上進行恢復保存。
記者看到,已經恢復的平洞和豎井已經被硬化,置身此處仍然可以想見當年採礦的情景。而更為直觀廣闊的露天採礦區景觀處,則給人更加觸目驚心的感覺,大面積開挖後的斷坡、裸露的黃土,堆砌的廢渣等等。這些都被“有意”保留。
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礦山遺跡外,整個園區按照桂北植物園標準建設,一年四季均有植物景觀區,共有植物樹種近90種,分佈在10個區域,基本形成了公園景觀帶。
而站在山頂望向三江匯合處,可以看到青翠的一片。工作人員稱,由於這幾年的綠化改造,這裡的生態系統有了很大變化,水變得更清了,水質明顯改善。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根本不願靠近這裡,不僅臟亂差而且存在危險,不過現在倒是成了村民們的一個休閒好去處。採訪中,記者還看到有人專門到礦區公園拍攝寫真和婚紗照。
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建設項目總體規劃面積4.26平方公里,第一期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1200多畝,加上原雷公塔景區,整個礦山公園土地面積近1400畝。
而根據規劃建設的目標,縣國土資源局稱是要使治理後的礦區,成為全州縣,乃至桂北地區一個獨特公共的、擁有地質環境科學景觀和科普教育的民俗風情礦山地質公園。
方芳表示,目前作為最核心部分的礦山恢復治理工作,已通過市國土部門的驗收。接下來,他們將會加快對公園的一些配套設施進行完善,預計今年年底前可以開園。
意義重大 留住歷史樹立典範
相關資料顯示,礦山公園是以展示礦業遺跡景觀為主體,體現礦業發展歷史內涵,具備研究價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們遊覽觀賞、科學考察的特定的空間地域。
全州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採礦活動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雷公嶺礦業遺跡是全州礦業活動的歷史見證,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産。
“將雷公嶺錳礦建設成為國家公園,無論對於礦區生態環境治理,還是展示廣西的面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蔣順利説。
他介紹,雷公嶺國家礦山公園是廣西第一個國家礦山公園,也是全國目前唯一的一個錳礦山公園,填補了全國礦山公園在這一類別的空白。
而據了解,廣西的錳礦保有量佔到全國的31%,居全國第一。“這也有助於展現國內錳礦大區的風采,對宣傳廣西、提高廣西的戰略地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人員介紹,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以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方式越來越難以行通,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態效益。
“全州縣礦産資源較為豐富,通過該項目對全州縣雷公嶺錳礦開採場的整治,恢復土地生態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國土部門治理被破壞的土地資源樹立一個先進典型。”蔣順利説。
另外,由於雷公嶺所處的位置比較重要,位於廣西北大門的顯要位置。因此對該礦區進行恢復治理,還有著其他特殊意義。
蔣順利稱,該礦山公園位於桂黃公路旁及湘江岸邊,桂黃路是湖南及以北各省進入廣西的旅遊大通道,每年有不計其數的北方遊客途經此路。“通過整治沿路的雷公嶺錳礦,恢復其生態環境,可以塑造桂林市大旅遊區的新形象。”
他還介紹,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相關要求,要將桂黃公路至北海建設成廣西一條旅遊産業帶,而全州縣雷公嶺錳礦曾是這條旅遊通道上的一個傷疤,通過治理並建成公園,可為旅遊産業帶增輝。
當然,當地政府也期待,通過這樣一個高品質公園的建立,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公園建成後,不僅會改善當地的人居環境,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廣闊的休閒旅遊場所,同時還將為該縣資源、環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