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桂林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資源佔據廣西半壁江山。特別是從辛亥革命到現在,中國歷史的不同階段和許多節點都與桂林有關,形成了如抗戰文化等獨特的文化資源。這些歷史文化都與甲天下的山水一樣,是我市獨特的旅遊資源。隨著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並將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與旅遊産業發展有機融合,打造國際旅遊勝地新的旅遊文化業態。
去年3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主持召開了桂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專題座談會。他説,很多人都只知道桂林山水美,卻不了解桂林深厚的歷史文化。作為現代的桂林人,要本著對桂林如此厚重的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努力把桂林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系統梳理、保護傳承、開發利用。今年4月3日,趙樂秦在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再次強調,桂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已進入“春天”,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唱”好“三部曲”,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發展壯大文化産業,不斷提升桂林的核心競爭力。市長周家斌提出,桂林要保護好珍貴的歷史文物,將它與旅遊結合起來,把歷史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近年來,我市通過完善機制、整合力量,進一步強化研究的效果,通過實施一批項目、打造一批品牌,將歷史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競爭優勢,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插上文化的“翅膀”。
將“散珠碎玉”串成“文化葡萄串”
桂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許多歷史文化如珍珠散落四方,亟待重新整理和保護起來。
圍繞“尋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價值”的總體要求,桂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全部鋪開。目前,歷史文化遺存遺址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9個調查組共出動調查人員2000多人次,調查文物點1100多處,拍攝照片2萬多張,音像資料2200多分鐘,收集文物線索500多條,形成調查報告20多萬字並彙編成冊。調查材料經桂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審核後交由桂林圖書館、桂林市檔案館永久收藏。
此外,我市還整合歷史文化研究力量,由市文化部門與廣西師大共同組建了桂林歷史文化研究院,並正式開始運轉。桂林歷史文化研究院整合了史前文化、古代水利文化、古代石刻文化、靖江藩王文化、抗戰文化、桂系文化、科舉文化、古建築文化、紅色文化等9個研究會的專家力量,並開展了“孫中山在桂林的活動及其影響”、“湘江戰役及紅軍長征調查資料整理研究”、“抗戰期間桂林的民間記憶”、“靈渠和桂柳運河沿岸古村莊系列研究”等課題的調查研究工作。
文化標識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我市也加快推進文化標識建設,設計出第一批抗戰文化標識22處。目前完成了“民國時期夏衍住所舊址”、“廣西建設研究會舊址”、“民國軍事委員會廣西辦公廳舊址”等3處文化標識建設。
打造一批“歷史文化+旅遊”精品
在“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過程中,我市堅持項目建設帶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歷史文化與時代脈搏緊扣,努力提高城市文化與旅遊品位。
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3月28日,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在臨桂秧塘正式開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開園儀式並宣佈開園,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在開園儀式上致辭。秧塘機場遺址是中美兩國人民並肩戰鬥、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歷史見證。遺址公園建成後,將成為世人和中外遊客重溫抗戰歷史、瞻仰抗戰先烈的重要場所,成為展示桂林抗戰文化的重要平臺,成為中美兩國人民深厚情誼的永遠見證。
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設,是我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的一個標誌性的工程。2011年,在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促成下,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設正式啟動。桂林市委、市政府和臨桂縣委、縣政府對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設高度重視。遺址公園建設數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悉,遺址公園裏的“飛虎隊”紀念館還將利用現代聲光電展陳技術,結合圖片、文物、模型複製品等,還原“飛虎隊”在桂林的抗日史實。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雲霧間……”獨秀峰下,漓江西岸,始建於唐代的逍遙樓曾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等人文地理坐標齊名,名人騷客薈萃,但最終湮滅于歷史塵煙中。今年1月,桂林市委提出要重建這一承載桂林千年曆史記憶的名樓,打造桂林歷史文化新景觀。目前逍遙樓重建項目正緊鑼密鼓地施工,預計今年5月底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重建後逍遙樓建築面積630平方米,項目定位為有適度歷史文化展示、旅遊觀景的歷史景觀建築。建築風格為唐宋風格,總高度23.6米,為建造在1.5米臺基上的二層三檐閣樓式建築。市民和中外遊客不久將欣賞到這個千年古樓所帶來的良辰美景和高文化品位。
2014年6月19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是目前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桂林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揭牌。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重要建設項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批准實施的桂林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重點項目。建成後的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打造成集遺址保護、考古體驗、教育展示、旅遊休閒、文化創意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增添了一張重量級文化名片。目前,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展陳館、景觀大門、廣場、保護圍墻等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資3999萬元,已實現了由立項項目到掛牌項目的提升。《廣西桂林靖江王陵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完成,靖江王陵野外安防工程二期項目進入試運行與驗收調試階段,完成建設投資585萬元。
桂林東西巷包含了正陽街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桂林傳統街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一片歷史街巷,也是桂林古曆史風貌的觀景區,體現了桂林的歷史文脈。作為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于2013年啟動了正陽路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還原老東西巷明、清古風貌建築群,結合桂林旅遊資源,旨在打造最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傳統建築風貌將得到整治或“建新如舊”,還原王城門前廣場和公共空間的用地功能,拆除王府城墻東側搭建房屋,調整為綠化用地。桂林歷史上的謝和賡故居、岑公館以及熊同和藥鋪、張永發、黃昌典等“老字號”也將在此以實景恢復,打造成為體現時代發展的多元文化複合型歷史風貌區。據了解,今年10月,改造後的東西巷將以新的繁華風貌,向遊人展示其獨有的歷史韻味。
歷史紀念活動提升文化名城影響力
我市還圍繞重要歷史紀念日,精心準備並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銘記歷史,弘揚文化,不斷提升我市歷史文化影響力。
2014年11月25日,在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公園舉行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80週年紀念大會上,當年參加過長征的60多位老領導老紅軍後代代表參加了紀念和研討活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進行了報道。研討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們撰寫的文章116篇,對我市紅色文化的挖掘整理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1944年2月至5月,在被譽為“中國戲劇史上的第一座偉大建築”的廣西省立藝術館,舉辦了一屆盛況空前的戲劇活動———“西南劇展”。全國知名文化人士雲集桂林,西南8省近1000名戲劇工作者參與,演齣劇目60多個、170多場,其中話劇133場,可謂“中國戲劇史上的空前創舉”,誕生了桂林抗戰文化城的不朽篇章。這段歷史也為桂林歷史文化和抗戰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4年12月26日,在當年“西南劇展”的舉辦地廣西省立藝術館舊址,我市舉辦了“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紀念西南劇展70週年專場演出,將廣大觀眾帶回那個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時代,將歐陽予倩的《舊家》等桂林抗戰時期的經典劇目再次搬上舞臺,重溫桂林抗戰文化史上最輝煌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