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2014心儀廣西•深度發現之旅”系列報道之走進“貴妃故里”廣西容縣

廣西頻道首頁 央視網旅遊 2014年10月20日 10:23 A-A+

原標題:

       廣西電視網容縣10月13日電(記者 方靖文 黎 堅 唐曉寧)這裡不但擁有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還有中國著名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的都嶠山;這裡不但是民國將軍雲集之地,傳説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唐朝貴妃楊玉環的故里……這裡山川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這便是廣西容縣。10月11日-12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組織的第二期“2014心儀廣西•深度發現之旅-地主帶你遊廣西”大型互動體驗活動采風團第二站走訪了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縣城。

采風團成員在新桂系“軍閥教父”馬曉軍中將別墅故居內合影。 顏國良 攝影

采風團成員在新桂系“軍閥教父”馬曉軍中將別墅故居內合影。 顏國良 攝影

       容縣地處廣西桂東南,與廣東西部毗鄰,屬玉林市管轄,是西南地區通往粵、港、澳地區的主要公路交通樞紐。容縣古稱容州,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容州屬象郡轄地,是一座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

新桂系軍閥韋雲淞上將別墅故居。 方靖文 攝影

新桂系軍閥韋雲淞上將別墅故居。 方靖文 攝影

       地處南疆小城的容縣,能夠進入人們的視野,主要緣于“貴妃故里”的傳説。具有“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百科全書”美譽的明朝《永樂大典》曾有記載稱:“楊妃容州楊街人也,離城十一里。小名玉娘……天寶間冊為貴妃……”。

       在今日的容縣,距離縣城5公里左右的十里鄉楊外村,也廣泛流傳著有關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唐朝貴妃楊玉環出生地的傳説。這個取名“貴妃園”的景區,依據楊貴妃的傳奇故事而建造,一共分為貴妃出世、梳粧容州府、雲淩斑竹、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起舞、貴妃出浴、妃子笑、含冤馬嵬坡等景觀。景區內還可見一塊據説是來自唐代的石碑,碑文記載著唐朝助教許子真所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裏面記述了楊貴妃出生於容州等內容。

       容縣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唐朝唐玄宗冊封貴妃楊玉環自幼出生於廣西容縣十里鄉楊外村。楊玉環的一生,是在經歷了兩個養父之後,才輾轉被送進唐朝都城西安的。在她跟隨的第一個養父時,其父曾為她建了一座梳粧樓,用以供其梳粧打扮及練習書、畫、琴、棋和歌舞,這成了如今位於縣城以東的楊貴妃梳妝檯遺址。容縣關於“貴妃故里”的可考文物,還包括位於楊外村的楊貴妃廟遺址及貴妃井遺址等。

       除了貴妃故里,容縣還是民國將軍雲集之地。民國時期,容縣軍界名人甚眾,黃紹竑、黃旭初、夏威等曾名噪廣西及至全國。據説蔣介石為了遏制桂系軍閥的不斷膨脹,曾特意在容縣籍的軍官及軍校學生中培育自己的將軍,這種做法一度使得民國時期的容縣籍將軍多達77人(有説達一百餘人)。 因此,容縣號稱國民黨桂系軍閥第二大將軍縣,僅次於當時國內的浙江奉化溪口將軍縣。

       韋雲淞別墅故居是容縣眾多將軍別墅群中,整體保護得最為完好的古跡,現為松山鎮黨委、政府、人大等機構的機關辦公樓。別墅始建於1930年,整座別墅是由前樓、主樓及左右橫廊和平房圍圈而成的庭院式中西結合建築體。前樓是門樓、平房、炮樓三位一體的佈局,主建築為兩層青磚高樓,樓前四根粗實的水泥圓柱拔地而起,直通樓頂,氣宇軒昂。前樓左右兩側及後部有護墻相連,墻角是高聳的炮樓。

       穿過前樓,可見護墻間立著由4根方形青磚柱體裝飾的前庭,柱體頂端飾以歐洲建築花雕,莊嚴而精緻。前庭與主樓之間是寬敞的庭院,庭院內綠樹成蔭,花草擁簇。庭院後面,主樓穩健而居。主樓是一座二層青磚高樓,由五開間成“一”字對稱而建。中心間為大堂和過道,面積最大。其餘四間面積相當,只是最兩側部分的前端墻體被砌成半邊六角形形狀,配以二樓走廊中央前端的半弧形歐式風格露天陽臺,整體看起來古典而優雅。

       民國中將馬曉軍因培育了大量新桂系將領,被外界稱為新桂系軍閥教父,他的故居是容縣現存規模最為龐大的將軍故居建築群。故居興建於民國八年,即1919年歲次己未,時歷八年竣工。這是一座中西風格均顯著的青磚建築,整體為三進深結構,每進房子之間都連接有天井,天井為中國傳統四合院佈局。主樓則由11間兩層具有顯著歐洲特色的拱窗房組成,各房以中廳為中心軸,“一”字對稱而建。在第一進深房的兩端,還可見多個炮樓口。整座別墅龐大而牢固,是一棟融居住和戰事于一體的城堡型建築。

       同樣讓人感到震撼的容縣名勝古跡,還包括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騰王閣並稱為“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的真武閣。真武閣相傳建於唐代乾元大歷年間(758年—779年),因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史時所建而得名。臺上原有建築早廢,現在所見到的三層純木結構真武閣,是創建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真武閣共有三層,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整個樓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一的南方特有格木構件,以巧妙的杠桿原理串聯吻合組成的建築體。它是現存的中國江南四大名樓中年歲最高的“老大”,是一座不用一釘一鉚構架而成的完全木質建築,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懸柱奇觀。

       “在二層樓上,出現了四根頭頂千斤,腳不著地的承重大柱,承受著上層樓板、配柱和龐大的屋頂的沉重負荷,這是杠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將從底層通到二層的八根通柱,變成二、三層的支點,在通柱上分上下兩層橫貫七十二根挑枋,這些挑枋像天平上的橫桿一樣,外面長的一端挑起寬闊的瓦檐, 裏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層的內柱,使它頭頂千斤, 腳不落地。” 對於真武閣的懸柱奇觀,有建築專家這樣描述道。

       漆黑如墨的格木訴説著它的滄桑,“天南傑構”的橫匾顯示著它的榮耀。400多年來,真武閣象一架精確的天平,經歷了多次風暴和地震的考驗,被人們讚譽為“天南奇觀”。1982年,真武閣被列為中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遊客在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前合影。 方靖文 攝影

遊客在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前合影。 方靖文 攝影

       與真武閣並肩的景點,還包括被世人稱為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都嶠山。都嶠山位於容縣的南面,又稱南山,乃中國道教中“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與泰、衡、華、恒、嵩等五嶽齊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考察了五天,並在《徐霞客遊記-廣西篇》中作了詳盡描繪。

       都嶠山景區方圓約37平方公里,以雄偉巍峨、峰奇石怪、谷幽洞多、狹道凶險、人文資源豐富而著稱。其中最有文化內涵的,要數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在慶壽岩上書寫的高達108米、寬88米的描金佛字,這個“佛”字佔據了慶壽岩上的大半個山面,被外界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字“佛”。據説到了晚上,這個“佛”字還會放射出神秘金光。

采風團成員在容縣都嶠山慶壽岩“佛”字山腳合影。 顏國良 攝影

采風團成員在容縣都嶠山慶壽岩“佛”字山腳合影。 顏國良 攝影

       容縣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甘文盛介紹説,容縣同時還是廣西最大的僑鄉,一度榮獲“文物保護先進縣”、“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縣”、“全國詩詞之縣”、“廣西首個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除了上述提及的旅遊經典,容縣還有天堂湖溫泉度假山莊、天堂山峽谷漂流、望君山奇石公園以及馳名中外的中國沙田柚等旅遊精品。時下,容縣正多方籌措資金,加強對轄區文物古跡的維護與搶修,加快本縣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的規劃與建設,努力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完)
 

相關閱讀 廣西 | 旅遊
我要糾錯編輯:李響 責任編輯: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