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桂林靈渠旅遊:期待再展輝煌

廣西頻道首頁 央視網旅遊 2014年09月22日 16:56 A-A+

原標題:

       她擁有2000多年曆史,至今在灌溉、防洪等方面,仍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就是位於廣西桂林興安縣城附近的靈渠。9月18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組織的“2014心儀廣西.深度發現之旅”線下大型互動體驗活動,首站在靈川縣靈渠啟動。

圖一、靈渠大門

圖一、靈渠大門

圖二、採訪團在靈渠門前合影留念

圖二、採訪團在靈渠門前合影留念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為統一中國,派人在位於興安縣城附近的湘江、漓江交匯處,修建了一條長達37.4公里的軍事水利工程靈渠,其中南渠長33.4公里,北渠長4公里。它的開鑿,使湘、漓兩江有效地連接起來,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從而解決了秦軍向駱越(指廣東、廣西)運送糧草的難題,對加快全國統一步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均起了到重要的作用,成為與都江堰、鄭國渠齊名的,現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3大水利工程。

       據導遊唐小姐介紹,靈渠壩首呈人字形,全長約220米,壩寬為30米,高為3.7米,其中2米左右埋在沙石下,壩體下面用材質堅硬的油松填充,上面用條石固定。由於湘江自南向北流向,與漓江自北向南流剛好相反。為便於運輸,修建者們想出一個絕佳的辦法,就是在兩河交匯處,修建了一條人字形的壩體,又在壩體上方修建了一道長約184米的分水壩。這樣,當船從湘江駛來後,經分水壩分流到漓江。

       為防止水流長期沖刷侵蝕壩體,建設者們想出一個辦法,即在兩塊條石之間,各鑿開一個呈紡錘形的洞,中間澆注鐵塊,從而將兩塊條石牢牢地鉚住。這一巧妙的結構,使靈渠修建至今2000多年,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為紀念當年指揮修渠的李渤等4名官員的豐功佳績,後人專門為4人立像供奉,有關靈渠修建的碑文、建築,如今都成為旅遊名勝景點,成為後人觀瞻的景點。靈川縣,也因為有靈渠這一偉大工程,已成為遊人到桂林必到的旅遊地。僅2013年,靈渠共迎來532.8萬遊客。

       據興安縣旅遊部門介紹,靈渠距桂林市區僅1小時車程,交通十分便利,旅遊價值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目前,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謝奎 張知淩 梁好雨)

相關閱讀 廣西 | 桂林
我要糾錯編輯:李響 責任編輯: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