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社桂林8月22日電 (楊陳 李果)一場頗具中國秦代古風的“天下第一陡”開閘起航儀式22日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千年古靈渠舉行。萬名中外賓客見證了這一盛況,並在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倡議書上簽名,期盼“申遺”成功。
始建於公元前214年的靈渠,是秦始皇時期為加快統一嶺南而開鑿的一條重要運河。其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渠、秦堤、陡門等,聯結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是中國古代溝通南北水路運輸的要道,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積極作用。
如今,儘管靈渠作為水上通道的功能已逐漸減弱,但其依舊發揮著農田灌溉、排洪泄洪等作用。為了讓後人銘記先輩智慧結晶,進一步保護這項2200多年前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産,各方正在積極制定保護計劃。
2014年3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靈渠保護辦法》正式實施,將靈渠水利工程文物本體及其各類伴生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自然景觀納入保護範圍,並安排了專項保護資金。
桂林靈渠風景區總經理任仲平告訴記者,近年來,景區致力於從硬體、軟體兩方面對靈渠進行修繕、保護,重新修復開通北渠並恢復航運。目前,景區在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做好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同時,也在籌備申報中國國家5A級景區。
據了解,靈渠已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將與國內其餘4個項目進行角逐,爭取儘快獲得推薦資格。
在當天舉行的開閘儀式上,中外賓客還參與了“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萬人簽名活動。
今年88歲高齡的文貞芝在靈渠邊上成長,不僅對古今讚美靈渠的名篇娓娓道來,還自己創作30余首詩詞。老人説,“靈渠是興安的魂,也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産。好的東西要大家分享。”平日裏,文貞芝也到景區擔任義務導遊,講解靈渠歷史。“希望將來申遺成功,全世界都關注靈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