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旅遊臺 > 廣西頻道

廣西粵劇欲申報國家級“非遺” 北京專家支招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15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 手機看新聞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主編推薦
視頻推薦
美圖推薦

原標題:

  “第一次完整觀看南派粵劇,我感到非常震撼。”在3月30日舉行的廣西粵劇座談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王安奎如是説,他的感受也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同,在之前一晚,北京方面的專家剛剛欣賞了廣西粵劇代表大劇《西河會妻》。座談會上,一邊是廣西粵劇人希望為廣西粵劇確立地位,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非遺項目)的迫切心情,一邊是北京方面專家專業的分析和理性建議,雙方思想、觀點激烈碰撞。

  廣西粵劇人的願望

  中國戲劇劇種繁多,相當一部分以地域命名,像京劇、豫劇、滬劇等。粵劇被冠以“粵”字,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廣東獨一無二的劇種,實際上廣西也有粵劇。廣東的一位粵劇專家就曾説過:“廣東有粵劇,廣西也有粵劇。沒有廣西,粵劇就不是東西。”足見廣西粵劇的地位。但目前尷尬的是,廣西粵劇的“江湖”地位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這是廣西粵劇人心中的痛,於是決定將廣西粵劇申報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出身於粵劇世家的洪玨表示,粵劇的早期傳統仍保留在邕劇和廣西粵劇中。同時廣東粵劇和廣西粵劇風格不同,廣東粵劇講究的是唱腔優美,以唱功見長,而廣西粵劇則以動作性、表演性見長,特點是熾烈、剛猛。梧州市粵劇團原副團長張福偉用《西河會妻》為洪玨的觀點舉證:“這部劇男主角唱、念、做、打並存,大量武打絕技、傳統排場在劇中呈現。”南寧粵劇老藝人馮杏元補充道:“兩廣粵劇的不同風格是地域文化決定的。過去廣西粵劇班是過山班,主要以武功表演為主。”説到激動之處,馮杏元還表示:粵劇的精華在廣西、在南寧,因為廣西保留了大量粵劇最初的傳統。

  在座談會上,廣西粵劇人認為,廣西粵劇要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重點是從其表演特點入手。

  北京專家指點迷津

  此次座談會由南寧文化新聞出版局、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舉辦,北京方面的專家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中國戲曲學院等單位。專家們在3月29日晚受邀觀看了《西河會妻》,身臨其境感受了廣西粵劇的特點和特色。王安奎表示,廣西粵劇特點鮮明,“打閉門”“收狀”等排場充滿了民間智慧,這些在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有優勢。王安奎十分了解廣西粵劇人的心情,並舉了一個例子:秦腔流行的地域是西北五省,但後卻被冠以秦腔之名,似乎成了陜西省專有的戲劇。他指出,申報非遺項目的目標是“搶救、保護、傳承、發展”,因此廣西粵劇最重要的是搶救,在這基礎上才能保護、傳承、發展,“我知道廣西已經有了民歌節、‘大地飛歌’品牌,希望廣西粵劇也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劉文峰也認同廣西粵劇的特點,表示中國戲劇博大精深,一個劇種在不同地域有不同風格,“我希望你們把廣西粵劇傳統保護好併發展下去。”

  賈志剛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指出大眾觀念中的戲劇要傳神、優美,但還有另一種重要指標就是突破人的生理極限。即戲劇中關於技藝的展示,這是中國戲劇重要的表演內容,“《西河會妻》中有大量的絕活、技藝、武打,整個劇目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我欣喜地看到,廣西粵劇還保留有這個戲劇表演的精華”。(記者莫俊)

channelId 1 1 1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