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北海“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揭秘 文物數量驚人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15:25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南國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百年古榕樹用樹體為北海白龍珍珠城保留了一段明代古城墻。

2009年在合浦漢墓出土的波斯陶壺成為漢代合浦港海外貿易繁盛的見證。

  為填補廣西在“世界文化遺産”名單上的空白,我區目前有4大項目正在積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分別是:左江花山岩畫、興安靈渠、三江侗族古建築群、海上絲綢之路。相比于有特定核心區域的前三者,海上絲綢之路所涉及的歷史遺存還不為人們所熟悉,也是公眾最感興趣的項目。記者近日隨國家文物局特派專家,到北海探訪了這批史跡,為讀者梳理海上絲綢之路的古今脈絡。

  6月22~26日,國家文物局特派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對“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進行了書面評估和現場考察。

  北海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于2011年與廣州、漳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聯合組成“海上絲綢之路”七市申遺團隊,並實施一系列遺産保護、環境整治等實質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此次專家考察結果,直接關係到這一申遺項目能否躋身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北海提名的三處遺産點:合浦漢墓群、大浪漢城址、草鞋村漢城址,以及一處後備遺産點:白龍珍珠城址,成為此行幾大焦點。

  漢墓群:

  文物數量驚人 保護日趨嚴格

  北海是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漢書地理志》載,漢武帝遣使者從合浦、徐聞遠航至東南亞和南亞諸國,遠至印度、斯裏蘭卡等地,用絲綢和黃金交換明珠、琉璃等奇珍異寶。宋、元、明時期發展到波斯灣及非洲北部,這就是著名的南海“絲綢之路”。

  除了史書,今天的北海還留下哪些絲綢之路的證據?答案就在合浦龐大的漢墓群中。

  合浦的漢代文化博物館,將已發掘的漢墓進行原址保護。觀眾在這裡可看到300多件漢墓中出土的文物,很多是海外舶來的奇珍異寶:一尊波斯陶壺,通體涂著産自波斯的湖藍色釉料;幾枚纏花金球,工藝造型是希臘特色;大量琥珀飾品,産于斯裏蘭卡、歐洲、非洲等地;藍色玻璃杯和大量玻璃珠,來自東南亞、印度、羅馬等地;一尊胡人俑座燈,面貌服飾都為海外民族;一座銅熏爐,殘存香料原産地來自馬來西亞一帶……

  其中,合浦黃泥岡一號墓的陪葬品,就佔了該館的“半壁江山”。該墓主人是漢代徐聞縣令陳褒。一個小小的縣令就擁有龍首金帶鉤、玉璧等多種奢侈品,合浦當年海上貿易之繁盛、豪商巨賈之多可窺一斑。

  館內展示的只是合浦漢墓文物的九牛一毛。在合浦博物館的幾百平方米的庫房內,待整理的陶屋、陶罐等各種隨葬品擺滿了地板和兩邊的陳列架,還有上萬件文物無處擺放,只能暫時棲身於成摞疊放的整理箱中。考古工作者介紹,合浦只要有項目動土,基本都要經文物部門審批簽字,因為出土的文物實在太多。這些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玻璃器、石榴石、水晶、琥珀、綠松石、香料、焊珠金飾、各國錢幣等,都是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地中海等地區輸入的舶來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物證。

  更多的遺存還沉睡在漢墓群中。合浦四方嶺、風門嶺、獅子嶺、金雞嶺等近6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近萬座漢代墓葬。走進這一區域,大大小小的漢墓封土堆觸目皆是。較大的高近10米,底徑約90米,看起來就像一座座小山包。封土多為合浦本地的沙質土,儘管下著暴雨也不鬆軟泥濘,上面長著低矮的灌木和草地。據統計,僅這些有封土堆的漢墓就有1000余座,沒有封土堆的約為8000多座,墓主人為地方官吏、被貶皇親國戚及朝廷官員、商賈和一般平民,很多都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記者看到,漢墓區的一些現代民間墓葬已經搬遷,只余挖空的小土包。幾處大面積的木材廠也已經遷走,剩餘曬木板的架子散落在空地上。一些地塊還有農民種木薯,據説這些淺根係作物不會破壞封土下的墓葬。合浦當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紹,北海為“申遺”,對漢墓區進行了環境整治,有時為保護一座封土堆,就遷走了上百座現代墳,許多私搭亂建的建築也被叫停或拆除。

  漢城址:

  尚未對外開放 有待繼續發掘

  漢墓是逝者所居,大浪村和草鞋村的漢城址發掘,則解決了生者居住地的疑問。

  在合浦現有縣城東北約13公里處的石灣鎮大浪村古城頭村民小組,發掘出了城址、城墻、護城河、建築及碼頭遺址。城址為正東西方向,邊長約215米,西面為西門江,其餘三面都有護城河。城址中央發掘了22個規整的柱洞,洞內有夾砂陶片或有卵石墊底,可能是望樓之類的建築。

  最值得注意的是西城門外的碼頭遺存。該碼頭為純夯土所築,長約8 米,最寬處為5米。碼頭尚存兩個直徑約20厘米的柱洞,洞內還殘存木屑,據推測是當時固定船隻所用。

  考古工作者介紹,大浪漢城址于西漢晚期由於因河道泥沙淤積、航海技術發展等原因廢棄荒野,政治中心南移至現廉州鎮。大浪漢城破壞較少,是國內考古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縣治之一。

  合浦廉州鎮的草鞋村遺址則是最近幾年考古發掘的新成果。原本以為草鞋村只是漢代燒窯的處所,然後對窯址發掘之後,發現了城墻、護城河及建築遺跡等,還有大規模的漢代手工作坊遺跡。考古推測其為繼承大浪古城功能的漢城遺址。因為這裡靠近肥沃的南流江平原,可以承載更多人口,河道更為寬闊深邃,距離漢代的海岸線不足3公里,對外的海上貿易更為便利。

  大浪古城需要乘船前往,草鞋村遺址則需要穿越鄉間荒野土路。記者看到,目前這兩處遺址都樹立了文物保護單位牌,遺址上也搭建了雨棚進行保護,還未向公眾開放參觀。據了解,這些遺址還有待進一步發掘,以找到更多漢代城市的信息。

熱詞:

  • 申遺
  • 海上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
  • 北海
  • 文物工作者
  • 合浦港
  • 海上貿易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