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金秀瑤族風情 |
一是由邊疆偏遠地區變成了前沿開放地區。
地處中國南部邊疆偏遠地區的廣西,一百多年來一直處於戰爭的前沿。自晚清以來的中法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不久的抗美援越,再到自衛反擊戰,廣西漫長的邊境地區和沿海地區,戰爭的硝煙長期沒有停止過。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越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後,槍炮聲才算遠離了廣西這一邊疆偏遠地區。而此時,距離1979年中國開始的那一波轟轟烈烈的沿海開放戰略實施,已是整整十多個年頭。又到了新世紀的前幾年,廣西邊境一線的排雷才基本結束。就在新世紀曙光初照之時,中國與東盟開始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為廣西該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就在2004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宣佈"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時,廣西才引來了世界關注的目光。2010年,期盼已久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建成,使廣西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的橋頭堡和相互間的跳板,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地區的海陸空立體化的國際大通道,並有一個邊疆偏遠地區變成了前沿開放地區,由交通不便地區變成了交通樞紐重地,區位優勢得到極大的突顯。
二是由後發展地區變成了新開發熱土。
曾幾何時,“老、少、邊、山、窮”,成了廣西多年的代名詞。此外,有人還加了個“打”,就是多年的打戰和戰備。就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前後十多年間,一股股春風不斷地把廣西這片後發展地區慢慢地吹醒。1992年,中央作出了“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的戰略決策,廣西由此逐步迎來了區位優勢帶來的發展機遇。但由於當時港口、鐵路、公路等方方面面的不配套,“西南出海通道”的左右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000年起,國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幹線建設和南(寧)貴(陽)昆(明)等跨行政區域的經濟帶的建設列入了國家開發建設的重點,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使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更是錦上添花。2008年1月,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標誌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將建設成為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由此掀開了廣西新的歷史篇章。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佈,對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全面的部署和推薦,至此,廣西有一個後發展地區變成了新開發的熱土。
三是由老實巴交群體變成了民族和諧典範。
廣西人的老實與寬容可是出了名的。常聽人説:廣西人的優點是老實,廣西人的缺點也是太老實。正是因為廣西人的這种老實巴交的性格,締造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寬容,也締造出了各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也造就出了廣西人接納多方文化的良好心態。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其主體民族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廣西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12個世居民族,各民族長期以來的和諧相處,堪稱民族團結的典範。目前,廣西有少數民族人口將近2000萬,佔全區總人口的38.5%左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團結互助,互相之間形成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和諧關係,成為我國民族廣西"三個離不開"的典範。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民族關係的物質基礎。僅2003年,東蘭、巴馬、鳳山三個縣的基礎設施大會戰總投資就達22.3億元,使這一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基本設施條件一躍達到全區中等以上水平。
四是由原始封閉地區變成了環保生態地區。
廣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連綿的山區往往是原始封閉的地方,甚至與世隔絕,但也造就了廣西多樣的生態動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綠色風采。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北回歸線橫貫中部,自南至北依次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三個生物氣候帶,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天然植被面積大且分佈範圍廣。優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廣西目前已發現維管束植物288科1778屬8354種,點綴于廣西各地的自然保護區,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綠色寶石賣身契瑰麗,構成了一個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間天堂”。有代表典型常綠闊葉林地帶森林生態系統和機鋒常綠闊葉林地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有代表雨林地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有代表砂頁巖、花崗岩地域森林生態系統和碳酸鹽岩地域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有代表熱帶海岸地域生態森林系統類型,也有保護不同典型生態系統類型的綜合性保護區,以及保護孑遺、瀕危、珍稀、特有珍貴樹種保護區,珍貴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鳥類保護區,還有保護特殊防護效能的水源林保護區和紅樹林保護區,充分顯示了廣西自然條件優越的自然生態特色。廣西已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65個,面積達150萬公頃,成為傳播生態文明、培育生態道德的基地和建設“生態廣西”的核心,更是保護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將更好地成就廣西詩境般的綠色家園。
此外,廣西大力發展沼氣,解決了廣大農村的燒柴問題,為減少森林消耗,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從1999年開始,廣西新建沼氣池數量連年躍居全國首位,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沼氣的利用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鞏固了退耕還林的成果。如恭城縣作為生態農業示範試點縣,沼氣池入戶率達70%以上,由於農民使用沼氣後無需上山砍柴,全縣森林覆蓋率從1984年的47%提高到1999年的77.02%。今年,又一項以沼氣為紐帶,集養殖業與種植業“三位一體”,並致力於在廣西形成農業生産良性循環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全面推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