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南國壯鄉廣西隆安縣為遊客呈上“那”文化“盛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4:24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新華網廣西頻道5月1日專電(記者向志強 覃星星)展示壯族先民製作大石鏟歡樂場面的石鏟舞、原生態的稻草龍表演……來自四面八方的近萬名遊客,“五一”期間在南國壯鄉廣西隆安,品味到一場別開生面的“那”文化“盛宴”。

  “那”在壯語中為“稻田”之意,“那”文化即稻作文化。作為壯族稻作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廣西隆安縣,近年來相繼出土的大石鏟、牙章、遺骨等文物,以及我國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都為隆安縣是“那”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佐證。在這裡,像那桐、那門、那重、那元等地名有120多個。

  此次文化旅遊節以“弘揚‘那’文化 聚焦‘那’山水”為主題,主要有3個板塊12項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農具節、稻神祭等活動完全來自隆安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通過挖掘、提煉與昇華,用歌舞進行展示,成為隆安最燦爛的文化符號。另外,各種活動載體也充滿“那”文化氣息,千人農具、千人稻神祭、千人石鏟等民俗表演以及農家趣味競技、竹排山歌對唱等活動均源自本土。

  與此同時,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隆安縣那桐鎮都會有一場盛大的農具物資交流會。當地農民習慣把全年各個農事季節所需農具一次購齊。今年“四月八”上市的農具品種更加繁多,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

  廣西駱越研究會會長謝壽球介紹,“那”文化概念主要是指壯侗語民族地區稻作生産引發出來的社會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作耕種而産生的民間生活和習俗,據“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為本。目前,《那桐農具節》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完)

熱詞:

  • 盛宴
  • 大石鏟
  • 遊客
  • 民俗事象
  • 文化符號
  • 文化旅遊節
  • 隆安縣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