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鄉村新風撲面來——廣西實施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掃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1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都安縣地蘇鄉大定村五保公寓樓

南丹縣車河鎮八步村新貌

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上等村河尾屯優美的人居環境

平樂縣橋亭鄉大塘口村新貌

宜州市劉三姐鄉馬山塘屯新貌

  人民網南寧訊 在桂平市西山鎮的前進村,近來發生這樣一件新鮮事:每逢節假日,常有城裏人驅車前來村裏租房居住。城裏人為何迷戀上了小山村?

  “如今村裏的環境好了,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到我們村租房住,咱村裏既有租金收入,又有人幫打理舊房子!”前進村委會副主任黃柏忠説。

  2011年,廣西實施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突出農村産業培育、特色塑造和環境整治,讓山村換上了新裝,農村有了産業支撐,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有了特色産業 百姓生活有奔頭

  前進村坐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腳下,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但過去卻帶著“貧困村”的帽子。

  端著金飯碗,為何富不起來?事實上,前進村的困惑,在農村建設中具有代表性。其重要原因,是缺乏産業的支撐。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吳偉權説:“依託風貌改造加大對農村的支持,不單只從資金、設施等方面進行輸血,更重要一個層面,是通過培育農村特色産業進行造血,增強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經過近年來的建設,前進村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去年風貌改造後,他們以建設特色旅遊名村為目標,對村屯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完善停車場、廁所、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服務設施。同時根據生態旅遊需求,發動群眾進行花卉、茶葉和優質水果種植,培育和發展“農家樂”休閒度假旅遊産業。

  果樹蔥蘢,池塘成片,流水淙淙……來到前進村的城裏人,享受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在桂平城區工作的梁德平説,他喜歡邀上三五好友,驅車來到前進村,在租賃的農家小院裏,種種菜、喂喂魚、打打牌,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

  隨著城裏客人的日漸增多,村民的錢袋子也跟著水漲船高。按照規劃,改造後前進村年接待遊客將超5萬人次。

  在中越邊境憑祥市友誼鎮的平而村,農民覃敬華收穫的卻是另一種喜悅。“運輸一車可以賺150塊錢,一天下來賺足了!”覃敬華每天在平而互市點碼頭搞運輸,可觀的收入讓他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在這裡,很多往返中越邊關的貨船正忙著裝卸貨物。

  平而村與越南隔河相望。憑祥市對外開放以後,開設了平而邊民互市點,對越邊境貿易額逐年攀升。依託這些優勢,去年以來,他們正大力培育發展邊境貿易、物流配送、邊關旅遊等特色優勢産業,建設道路、排污等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房屋立面改造,提升人居環境,全力打造特色工貿名村。

  如今在平而村,1/3的村民參與邊境貿易或交通運輸業,每年與越南的邊境貿易額超過1000萬元,農民年收入達1.3萬元以上。

  平而村文書覃偉逢告訴記者,政府將投資2.77億元,在平而邊民互市點所在地平而街,建設一個佔地500畝的集邊貿互市、旅遊觀光、居民商住于一體的邊民互市集鎮。

  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去年,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涉及181個鄉鎮、813個村屯,大部分村鎮完成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建設了一批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設施;34個特色名鎮名村編制了專項産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各村鎮産業定位和主要發展方向,開展了與之配套的項目建設,一批凸顯工貿、生態農業、文化和旅遊特色的名鎮名村脫穎而出,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新亮點。

 

  重塑民族民俗文化 鄉村盡顯壯鄉魅力

  白墻、灰瓦、馬頭墻……走進南丹縣車河鎮八步村,一排排富含土司文化韻味的民居依山而建,令人耳目一新。

  建築是文化的載體 文化是建築的靈魂。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歷史人文、民族風情等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但長期以來,這些文化遺存卻沒有在城鄉建築中得到有效傳承和彰顯,走進農村,大多是外觀雜亂、毫無特色的“竹筒房”,影響了農村的形象和人居環境。

  “長期以來,各族人民主要以自然村落為共同生活群體,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孕育和傳承,要靠農村來承擔。”專家指出,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 農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發生著深刻變化,很多優秀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正瀕臨淡化和失傳。

  廣西通過城鄉風貌改造,加強對地方民族文化、人文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挖掘和推廣本地世居民族的建築風格和建築符號,農村建設突顯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與文化旅遊經濟結合,提升了農村的文化內涵和魅力。

  宜州市劉三姐鄉下枧河畔的馬山塘屯,是靠挖掘民俗、民族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旺起來的一個小山村。

  據村裏的老人介紹,緊畔馬山塘屯的下枧河,有著許多關於劉三姐的美麗傳説,河口有“望妹石”,沿河有當年的對歌臺、傳歌臺、定情樹……

  在風貌改造中,他們圍繞劉三姐歌謠文化品牌,把民俗旅遊搞得紅紅火火。全屯拆除了30戶泥瓦房,新建和改建了30棟凸顯壯鄉風格的農家旅館,並建成遊樂園、垂釣區、民俗小廣場和停車場等設施。

  山歌對唱、壯族舞蹈表演、投繡球、篝火晚會……在村裏的“壯古佬”民族風情園,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吸引了遊客的互動和參與,讓遊客體驗到了壯家的民族風情。

  民俗旅遊的開發,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他們在忙完自家甘蔗、桑蠶等農活後,紛紛投入旅遊服務:或參加演出,或開辦“農家樂”餐館、小賣部,或將樓房改造成旅舍。在年人均純收入的7000元中,旅遊業收入佔了近1/3。

  去年9月24日,廣西(宜州)彩調保護傳承展示基地在山塘屯揭牌成立。此後,馬山塘屯將承擔起保護、傳承和弘揚彩調等地方劇種的工作。

  農村環境悄然變化 群眾生活更愜意

  廣西城鄉風貌改造,還突出綠化、道路、飲水、水利、衛生等民生項目的實施,推動公共服務和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使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很受農民歡迎。

  都安縣地蘇鄉大定村村尾一個低窪地帶,過去基本每年都遭受洪澇災害,17個生産隊的800多畝土地被淹,損失約16萬元。

  實施風貌改造後,政府為村民建設了一個投資129萬元的小型水利工程,終於消除了村裏農業生産的水災隱患。

  此外,該村還建設了環村道路、人畜飲水項目、村級垃圾處理項目,以及五保公寓樓、衛生室、圖書室、遠程教學室、文藝培訓室和健身場地等設施,使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上等村河尾屯,穿村而過一條清澈的小河。韭黃收穫季節,村民每天在這裡清洗後,便裝車運往廣東、湖南等地。

  而在過去,河尾溝淤泥堆積、垃圾漂浮、水質污濁,村民苦不堪言。“以前在河裏洗東西,手上常常生沙蟲。”

  為此,該村對河尾溝及周邊環境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開展景觀改造。同時修建了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將全村470人的生活廢水,集中收集到污水處理池進行凈化處理,再循環使用或排放到河尾溝下游。

  水清了,生態好了,群眾的文明素質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村民介紹,如今大家都很愛護這條河,村裏安排有專門的清潔人員清理小河的垃圾和雜物。

  2011年,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所覆蓋的村屯都安排了綠化、道路和排水溝建設,84個綜合整治村屯還建設了遠教站點、衛生室、籃球場、文化書屋、計生室、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示範戶、五保戶維修、垃圾池、農村飲水安全等10多個項目,共解決了農村近3.3萬人安全飲水、8萬人出行問題,改善了約4.5萬人的衛生和文體條件。

  整合資源投向農村 促進城鄉一體化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鎮化快速推進,但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較突出,城鄉發展差距還很明顯,農村,依然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廣西持續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支持,但由於缺少有效的整合資源的平臺,加上融資渠道單一,各種涉農資源的投入過於分散,難以形成良好的綜合效應。

  廣西在城鄉風貌改造實踐中,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和涉農資金,集中向農村傾斜,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成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載體。

  2011年,廣西各級財政投入城鄉風貌改造近10億元,共有涉及建設、國土、環保、水利、林業、文化、衛生等部門的32類涉農項目投入農村,迅速激活了農村的內生動力,農民的生産生活發生著明顯變化。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去年以來,廣西水利電業集團有限公司共投入205萬元,幫助平樂縣橋亭鄉大塘口村完成了進村大門、農村低壓電網、月杮銷售市場、村委會綜合辦公樓等項目的建設與改造,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廣西城鄉風貌改造企業結對幫扶的一個成功例子。據統計,2011年全區共落實城鄉風貌改造企業幫扶資金約3452萬元。

  “企業與農村結對幫扶,主要通過直接投入、合作開發、招商引資等方式,幫助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配套,培育生産基地,優化産業結構,增強村鎮自我發展能力。”吳偉權介紹。

  在加強企業幫扶的同時,廣西還注重對村鎮資源進行整合和包裝,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積極引進社會資金,有效拓寬了農村建設的融資渠道。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以羽絨産業園為依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招商引資,目前已達成投資意向上億元。大新縣碩龍鎮將名鎮建設與德天景區建設相融合,把鎮區旅遊步行街等項目納入景區整體招商項目中,目前已與相關企業達成初步投資意向。(寧國用)

熱詞:

  • 改造實踐
  • 風貌
  • 農村飲水安全
  • 三期工程
  • 城鄉統籌發展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