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華:貧困村走上“幸福路”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記者何娟、韓朝陽)村裏泥路交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獨居危房;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貧困戶多……這是河南省週口市西華縣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張聯合兩年前到蔡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面臨的挑戰。
蔡莊村是縣委政法委分包的貧困村。“來了我得摸清村裏情況”,張聯合2017年5月到任後,忍著膝關節骨刺手術後的疼痛,每天穿行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吃了不少閉門羹後,終於把蔡莊的家底摸清了。
張聯合説,剛入村時,村裏居住環境很糟糕,只有一條泥路,沒有路燈,村民晚上出行都得拿著手電,十分不便。“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他和駐村工作隊的同事把解決村裏“行路難”當成了第一要事。
為解決修路資金,張聯合積極向縣扶貧辦申請,先後投入195萬元,實現全村小街小巷“戶戶通”。駐村以來,全村共整修道路3.2公里,新修下水道2125米,新裝太陽能路燈82盞。“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下雨天出門也不愁。”村民馬翠紅説。
村民出行環境的改善讓駐村工作隊松了一口氣,可如何讓村民脫貧、過上好日子依然讓張聯合夜不能寐。蔡莊共有494戶,1863人。由於村裏缺乏産業,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種地維持生活,貧困人口較多,達到129戶524人。
張聯合看到村頭有一片坑塘,便動起了腦子,“有些坑塘夏天積水,被村民當成垃圾坑,既浪費集體資源,又污染環境。”張聯合多方奔走籌措資金,2017年12月在坑塘上建起了一座600平方米的村級光伏發電站。“截至今年9月,這個發電站已經給村集體增加了45584元收入。”
張聯合把發電站每一筆收益都記得很詳細。除了幫扶村裏的老弱病殘人員和無勞動力家庭,其他收入則用於公共設施的維護和公益事業的發展。“我們不養懶漢,年紀大點的貧困戶可以在村裏做保潔,每月領取350元的工資。”
為了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張聯合和駐村工作隊員蔡光宇在村裏建起了扶貧車間,為雙匯、伊利等企業製作超市貨架,讓貧困戶可以在家門口就業。
蔡莊還和周邊址坊鎮、逍遙鎮、奉母鎮的企業形成扶貧“共同體”。在離蔡莊7公里遠的中通快遞豫南分撥中心,有十幾名工人是從蔡莊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事快遞分揀、包裝掃描、客服等工作。
該中心工作人員李文濤説,企業會優先保障周邊村莊貧困戶就業,適當放寬年齡要求。“每月工資可以拿到3000多元,雙十一還有獎金。”從事快遞分揀工作的蔡艷輝説,“這裡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小孩不至於成留守兒童。”
自政法委扶貧幫扶工作隊入駐蔡莊以來,按照西華縣“八個一批”脫貧路徑,通過鄉村保潔、外出打工、工廠就業、基地分紅、提高低保標準、鼓勵兒女贍養老人、小額貸款、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將村裏的貧困戶降到了2戶4人。
如今,蔡莊因病還沒有脫貧的兩家,成了張聯合的重點幫扶對象。
貧困戶蔡軍領前年因病去世,年邁的母親患糖尿病,妻子離婚出走多年,撇下未成年的兒子蔡世豪輟學在家。於是,駐村兩年多,張聯合多了個乾兒子。張聯合幫助蔡世豪解決經濟困難,重返校園。“世豪今年高中畢業,隨親戚到深圳打工去了,一個月掙4000多元,他家很快就能脫貧。”張聯合説。
“明年還要加油幹,完成全村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張聯合盤算著擴大村裏扶貧車間的規模,為更多村民創造增收機會,“絕不落下一個村民,讓大家都能走上‘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