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廣西靈川:小小一根蔥,敲開致富門

公益城市 來源:新華網 2019年11月28日 09:23 A-A+

  餐桌百味,不分地域和菜係,用嫩綠的香蔥增色提味,最為常見。對於菜肴,蔥只是味覺體驗的補充,但對於漓江上遊的不少村民,小小香蔥卻支撐著脫貧致富的大産業,改變了整個生活。

  11月的桂北山區陽光燦爛,天氣依然很溫暖。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川鎮山清水秀,美麗的漓江碧波盪漾。雙潭村口緊靠公路的地方和村裏各有一個大水池,一大早,數十名村民忙著清洗香蔥,就近過秤裝車出售,男女老少説説笑笑,其樂融融。

  “要是沒有香蔥,我家很難有現在這樣的起色。”上午10點多,村民張樟良已經忙碌了好幾個小時,家裏種了3畝香蔥,為了趕在一早出售,夫妻二人淩晨兩三點鐘便戴上頭燈出了門。香蔥上市季節,這樣的勞作場面隨處可見。

  依靠香蔥種植,張樟良每年能夠獲得兩三萬元的穩定收入,一家人不僅順利脫貧,還建起了新房。老張熱情地拉著記者到家裏看看,感覺很自豪。

  從村頭的水池往村裏走,一路上,這位樸實的莊稼人聊起往昔的日子。大兒子長期患病,一年治療費支出近萬元,20多年的治療過程掏空了這個四口之家的家底。2015年,政府工作人員入戶開展精準識別時,老張一家人還擠在一間50平方米左右的土磚房裏。

  家庭擔子重,雖然張樟良很能吃苦,但仍被壓得“喘不過氣”。雙潭村緊靠漓江,世居的村民曾靠著好山好水生活,然而,僅靠糧食種植,群眾很難從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等困境中掙脫出來。後來搞過網箱養魚、規模養豬,增收明顯,但影響漓江生態,也不能再做了。外出務工呢?張樟良一家情況特殊,也非易事。

  “如今,這些困難都過去了!”新屋出現在眼前,一棟三層樓房刷著綠色外墻,裝著金色大門。走進屋裏,白色內墻乾乾淨淨亮亮堂堂,地上還鋪了地板磚。

  在張樟良家的新屋子裏坐下,附近幾位村民湊了過來,七嘴八舌聊開了。雙潭村1100多戶人家,2015年精準識別有7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漓江兩岸生態保護嚴格,發展産業的限制比較多,尋找脫貧致富的出路並不容易。

  曾經也有人打起山水的“主意”。受利益驅使,沿江出現非法捕魚甚至電魚等現象,有人還建起採砂場。“江裏的魚越來越少,好好的山也被挖爛了”,“半夜採砂機器聲還在響,生態都被破壞了,鬧心得很”……村民們話語沉重。

  保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隨著“漓江生態保衛戰”打響,漓江流域管理趨嚴趨緊,經過重拳治理,亂挖亂採等亂象得到全面遏制。與此同時,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種植業逐步發展起來,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記者在雙潭村看到,村裏的道路都硬化了,一棟棟新房子鱗次櫛比,群眾稱之為“香蔥樓”,不少村民家門口停著轎車、麵包車和電動車,周邊的田野綠意盎然,種滿了鬱鬱蔥蔥的香蔥。不遠處,漓江水緩緩流動,兩岸的鳳尾竹迎風搖曳。

  “有了好生態,還要有産業新路子。”雙潭村委會主任張秀足對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感受很深,産業問題解決不好,生態破壞隱患難以徹底根治。依靠精準扶貧等政策支持,結合群眾有種蔬菜習慣的實際,當地因地制宜扶持村民發展香蔥種植。

  經過幾年努力,當地香蔥品牌越打越響,並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實現統一育苗、栽植、上市,逐步形成了萬畝香蔥産業示範區。靈川鎮還完善産業道路、水渠等基礎設施,拓展種植規模和銷售渠道,香蔥産業走向規模化、産業化。

  “現在種蔥賣蔥都很方便,三輪車直接開到地裏,拉回來洗凈裝車,現場就賣。”村民張玉成坐在大棚下清洗蔥根、扎捆上秤,貨車停在路邊等候。

  忙碌了一個上午,張玉成將300多元收入裝到腰包。他家3畝多地,一年種植兩季香蔥,産量近3萬斤。從生活緊巴巴到有了積蓄,張玉成拆掉舊房蓋新樓,一棟三層樓房已經建起。

  小小一根蔥,每年能給靈川鎮帶來1億元以上的收入,過去村民們想都不敢想。60歲的村民張建全説:“如今不挖山不捕魚不破壞生態,好好種香蔥,這個産業好。”(記者王念、徐海濤)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