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黑龍江:“魚”躍脫貧困 牛“犇”向小康

公益城市 來源:新華網 2019年10月30日 10:00 A-A+

新華社哈爾濱10月28日電(唐鐵富)“鯉魚頭、鯰魚尾、鳊花肚子、蟲蟲的嘴!”王躍龍端著剛出鍋的燉魚説,“這是老一輩口中的‘四大香’,快來嘗嘗。”

今年40歲的王躍龍是黑龍江省孫吳縣哈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世代居住在黑龍江畔的沿江滿達鄉哈達彥村,自己擁有一處魚塘。14歲輟學後,他幫父親養了6年魚,鯉魚、鯽魚、鯰魚、河蟹……魚塘裏應有盡有。

“那幾年養魚也不掙啥錢,而且我喜歡種地,養魚就放在一邊了。” 王躍龍説。

2016年,地方幹部與王躍龍商量,你那個魚塘怎麼能更好地利用起來?能不能帶動一些貧困戶?經過認真研究,鄉里拿出4萬元作為貧困戶資金,入股他的魚塘。

“因為養魚和鄉親們脫貧挂鉤,我認認真真地把魚塘‘捯飭’了一下。”王躍龍用這些錢買魚苗、飼料等,只留出下一年成本,賣魚錢都給貧困戶。

靠魚類養殖,26戶入股貧困戶每戶每年能有1500元分紅。“人人有錢,整個村就富了。”王躍龍説,小時候太苦了,所以想讓鄉親們不再受貧困折磨。

為了哈達彥村早日“摘帽”脫貧,當年王躍龍又搞起了養牛。他和幾個村民成立了“犇興”“犇旺”兩個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村裏共有42戶貧困戶,王躍龍為他們做擔保,每戶拿5萬元低息扶貧貸款作為入股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資金,入股的貧困戶年底分紅3000元。

“合作社使用扶貧貸款資金,並負責還貸,一方面減輕了合作社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為貧困戶帶來穩定收入。”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宣傳委員于景霞説。

哈達彥村貧困戶姚秀娟患有腦梗,老伴已去世,她也入股了王躍龍的魚塘和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説起王躍龍,73歲的姚秀娟豎起大拇指説:“‘石頭’真是好!” “石頭”是王躍龍的小名。

以前沒有産業扶貧,姚秀娟支付藥錢都困難。“兒女在‘石頭’創辦的合作社上班,收入穩定;自己入股了魚塘和養殖合作社,年底有分紅;國家還有補貼,平時吃藥的錢就夠了。”姚秀娟説。

産業扶貧4500元、養老金840元、土地流轉7870元、贍養費2268元、各類補貼3423元,家庭年收入合計18901元。墻上的貧困戶信息記錄著姚秀娟家2018年的收入。

59歲的哈達彥村貧困戶車淑娟也入股了魚塘和合作社,她在院子裏和老伴收拾柴火,窗戶上印著“包子、蒸餃、饅頭”字樣。平時,車淑娟還給合作社農民做飯,也能賺點錢。

除了入股王躍龍的魚塘和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加上土地流轉、國家扶持等政策,各類收入讓車淑娟成功脫貧。“現在黨的扶貧政策好,我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車淑娟説。

在王躍龍的帶動下,近幾年,哈達彥村每戶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去年,哈達彥村全村42戶貧困戶實現了整體脫貧。“下一步我將把産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王躍龍説。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