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三千家青年學習社凝聚百萬青年
190多面被風雨撕破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誌,10多盞用壞的煤油燈……在江蘇連雲港開山島青年榜樣學習社裏,29歲的連雲港城建集團辦公室職員王小桐飽含深情地緬懷王繼才夫婦堅持32年每天守著島升國旗的事跡。
開山島青年榜樣學習社成立於2018年5月,是面向團員青年開展思想政治引領的平臺。截至目前,江蘇已有青年學習社3278家,開展各類主題學習活動20515場,覆蓋青年122萬人。
建好平臺,讓青年群體動起來
南京玄武區鎖金村街道情侶園內的百靈島是年輕人喜歡扎堆的地方。從去年7月金飔青年講習所成立後,百靈島每月都會舉行傳統文化派對。
講習所圍繞傳統文化,邀請專家學者帶著青年感受“祖先的時尚”。“幾乎場場爆滿,好多朋友都要求加座。”講習所負責人説。
除了街道青年學習社,南京還有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的雷鋒精神學習社、以團員為主體的團員學習社、以新興青年群體為主的非公企業青年學習社……242家學習社累計開展了1886場活動,線上線下超過10萬人次參與。
在蘇州,團姑蘇區委“瞄準”了轄區1523名專職網約車司機,專門建立了10處司機臨時休息場所,還將1523名駕駛員劃分成50個青年學習小組,為他們制訂年度學習計劃,每季度評選優秀青年學習小組,推選表現突出的駕駛員,以團組織名義授予他們“網約車好青年”稱號。
作為返鄉創業大學生,“一開始連説話都會臉紅”的羅子攀沒想到會成為受大家歡迎的講師。一開始,他在當地團組織的邀請下到常州溧陽青農講習所參觀學習。隨著參加次數增多,他逐漸喜歡上這裡。後來,當地團組織邀請他給青年學習社的小夥伴分享創業故事,沒想到大夥兒對他的故事很癡迷。
團江蘇省委根據青年群體的實際分佈情況,堅持分層分類、因地制宜地設立青創學習社、青苗學習社、青幹學習社、青農講習所。團組織也為以前不受關注的青年網絡作家、海歸創業青年等新興青年群體打造了“青年學習社”。
集聚人氣,讓理論宣講活起來
由團南通市委打造的“幸福窯洞學堂·青年學習社”火了。這個面積約700平方米的“陜北窯洞”內,墻壁上挂著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畫像,還有鮮辣椒、玉米棒子……身臨其中,就像回到革命年代。團南通市委在這裡開展“青馬圓桌派”、跟團代表學團十八大報告等活動。“不是那種正襟危坐的課堂,就是一個思想碰撞的天地。”南通一家科技公司90後總經理顧超深有感觸。
團南通市委在青年學習社推出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説”系列音頻欄目,開展青年抖音短視頻大賽,開發微信表情包等新媒體産品。
把青年學習社建在年輕人最多的地方。團江蘇省委通過構建青年學習社的“6+N”學習模式,通過“明主題、學原文、悟經典、學榜樣、話初心、勵前行”等環節,讓理論宣講火起來,引起青年思想共鳴。
團江蘇省委還建立理論工作隊伍,聘請專家學者、青年典型人物擔任江蘇青年講師團的成員。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唐忠寶就是其中一員。此前,唐忠寶的“寶哥説”因新穎有趣的上課方式,深受大學生歡迎。團無錫市委邀請唐忠寶錄製“馬克思主義·青年説”視頻課程,提供各青年學習社學習使用。視頻內容緊密結合青年需求進行內容定制。
在張太雷誕辰120週年之際,團常州市委打造了張太雷紀念館青年學習社。張太雷是中國共産黨、共青團的主要領導人和創立者。學習社通過裸眼3D、時空相機等表現形式,再現了張太雷為中國青年運動做出的功績。如今,學習社已開展活動80余場,覆蓋青年3.8萬人次。
“像張太雷這樣的榜樣,身上的精神富礦值得深挖和學習。”常州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職工胡韜説,學習社用了大量的實物與史料,運用了多種現代聲光電手段,“讓我們觸摸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張太雷。”
強化供給,讓思想武裝強起來
在江蘇省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主題活動中,來自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的青年農民樂團編排的《新思想帶領我成長》快板節目,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20世紀80年代末,當地就成立了馬莊農民樂團,用文化活動把村民“攏”起來。
去年,馬莊村率先成立青年學習社。84名村內年輕人組成3個學習小組,平均每季度開展1次集中學習。他們通過升國旗儀式、青年座談會等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以各種形式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道德規範、文明禮儀等融入村規民約、家規家訓。
“別的村子都羨慕我們,説馬莊人心特別齊,活得特別有滋味,其實就是長期的文化活動改變了村民的素養氣質。”青年農民樂團團長孟輝説。
出生於蘇州光福鎮“明仕閣”紅木世家的史志曄與青年手工藝人有緊密聯絡,他發現年輕人從事手工藝,看起來簡單,可是存在隱形門檻——年輕人沒有錢推廣,也鮮有社會資源;有的年輕人雖然技藝不錯,但是囿于年齡小,在市場還沒被認可。
2017年,在團吳中區委的支持下,他&&成立蘇州市吳中區青年手藝人協會。協會參加各種比賽和展會,推廣手藝人的作品。久而久之,他們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
前不久,蘇州工匠園青年學習社在吳中高新區正式揭牌,成為青年手工藝人交流學習的實體平臺。大夥兒經常組織學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創作寫生。一批批創意十足、富有正能量傳播價值的作品也被定制出來。
不管是青年農民樂團,還是青年手工藝人協會,他們都曾是團組織服務的對象。他們通過學習,讓思想武裝強起來,現在也成為共同推進青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服務力量。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王偉説,面對青年群體思想活躍、流動性大、價值觀多元的新形勢,“青年學習社”將進一步注重擴大規模、突出特色、提升內涵,引領廣大青年在助推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中展現青春擔當。(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