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棉花姑娘”到“慈善大使”的奮鬥人生
6月28日14時48分,江蘇婦女兒童事業的傑出貢獻者、江蘇省婦聯原主任秦素萍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離世,享年91歲。就在幾天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還在秦素萍的家中和她暢聊新中國成立初期“棉花姑娘”的故事,回憶三屆婦聯主任(主席)期間的崢嶸歲月和她永遠牽掛的婦女兒童事業,沒想到,採訪當日的筆記和生動風趣的影像,成為秦素萍留給婦女兒童事業最後的定格。
“棉花姑娘”拿下糧棉雙高産
秦素萍1928年12月出生於江蘇啟東,194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中共江蘇海門縣委副書記,啟東縣副縣長、副書記,中共南通地委常委。正是在她的家鄉啟東,成就了她“棉花姑娘”的雅號。
1960年,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全國的糧棉産量很低,“啟東老百姓缺衣少食,我和丈夫唐如浴就是在那個時候雙雙調到啟東工作,和父老鄉親同甘共苦,走過了十年風雨糧棉路。”秦素萍回憶道。
因為在啟東縣主抓棉花生産,1963年8月,秦素萍到北京參加了第二次全國棉花工作會議,聆聽了周恩來總理的講話,“你們知道,有的地方小孩子屁股都露在外面,冬天沒有棉衣棉褲穿,我們的責任重大,多産一斤棉花,就功德無量。”周總理的話每字每句都刻在秦素萍的心上,也讓她深刻理解了“以糧為綱,糧棉並舉,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會議結束,秦素萍馬不停蹄趕回家鄉,“要讓我們啟東老産棉區為全國做貢獻”的誓言已悄悄立下。
秦素萍説,要想提高糧棉産量,首先就要發動全縣幹群,特別是廣大婦女群眾,甩開膀子幹起來,這一號召很快成為啟東人的共識。那時,全縣辦起了600多所紅專夜校,培訓植棉種糧人才,樹了36個紅旗大隊、72個標兵生産隊,掀起了“比學趕超”的群眾運動。
“我們提倡用革命精神種田,以科學態度種田,為了提高糧棉産量,我們採用輪作、間作、套作的耕作制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秦素萍欣喜地介紹,1964年,啟東就實現了糧棉雙高産,44萬畝糧田平均畝産糧食832斤,59萬畝棉田平均畝産皮棉131.7斤,雙雙超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目標,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啟東糧棉雙高産總算沒有愧對總理的囑託。”秦老的語氣激動起來。1965年3月,秦素萍再次進京,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棉花生産會議,她代表啟東介紹了糧棉雙高産的經驗。周總理聽後很滿意,當眾表揚説:“啟東縣人多地少,每人畝把地,半糧半棉。棉花高産,糧食也高産,自給有餘,這個辦法好。我們就是要樹這樣的典型,這种經驗值得提倡。”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秦素萍被周總理讚為“棉花姑娘”。
矢志婦兒事業
1973~1989年,秦素萍連續擔任了三屆江蘇省婦聯主任(主席),秦素萍自詡:“婦聯工作的經歷讓我實現了自幼許下的願望。”
秦素萍8歲時父親去世,年幼的她在外婆、姑姑家長大,家庭的變故讓渴望獲得知識的秦素萍只能勉強上到初中一年級,但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幼小的心裏埋下了一顆愛心種子,“以後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讓窮苦的孩子都有學上。”
樸素的願望,讓在婦聯崗位上工作的秦素萍有了施展的舞臺。如何將心願變為現實,敢於嘗試的她竟然想到了通過成立基金會來募資為貧困兒童籌學費,“1984年,省婦聯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率先成功發起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個慈善組織——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秦素萍提高了聲調,至今,這個以服務兒童、造福兒童為辦會宗旨的組織,已成功實施了“春蕾計劃”“春蕾圓夢工程”“關愛貧困孤兒”等慈善項目,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特別是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困難兒童解決上學、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做了大量實事、好事。
説起秦素萍,婦聯絡統的後生晚輩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秦老,是真真切切為我們江蘇的婦女兒童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貢獻”。
在秦素萍看來,“婦聯工作就要‘實’字當頭,要有自己的陣地才能更好地服務婦女兒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秦素萍帶領的省婦聯的全力推動下,江蘇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得以創建,接著,全省各市陸續建立了婦兒活動中心。為了提高婦女的綜合素質,省婦聯又創辦了婦女幹部學校,秦素萍説,婦聯的工作就是要把婦女和兒童牢牢凝聚在我們身邊。
秦素萍清晰地記得,1989年,全國婦聯建會40週年時,她獲得了“全國優秀婦女幹部”榮譽稱號,她一直非常珍視這個榮譽,更把它作為一個“婦聯人”終身的責任和擔當。
離而不休 終身奔走
1994年離休後,秦素萍仍然心繫婦女兒童事業,離而不休的她,二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踐行自己的慈善理想,並擔任江蘇省兒基會常務副理事長,這個頭銜非但沒有報酬,她和丈夫還每年向省兒基會捐助數千元。據江蘇省兒基會統計,多年來,秦素萍夫婦僅向省兒基會捐款就達30余萬元。
秦素萍始終認為:“我想讓大家為孩子們捐款,自己得&&先捐。”2008年12月22日,秦素萍和老伴唐如浴又做出了驚人之舉,老兩口把多年省吃儉用攢下的20萬元捐贈給了江蘇省兒基會,這筆捐贈也成為江蘇省兒基會成立24年來,機關幹部個人捐贈款項第一人。對此,老兩口只是低調地説:“我們兩人都出生在農村,家裏都是農民,所以,我們對農村窮,農民苦,孩子上學難,感觸很深。我們從小受黨的教育培養,在革命隊伍長大,但我們不能忘記農村的父老鄉親。現在我們年事已高,做不了多少事,只是表達兩位老黨員的一點愛心。”
直到耄耋之年,秦素萍仍然盡心竭力地為兒童慈善事業鼓與呼,也因此,她于2002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為了募集善款,幫助失學兒童,她的足跡遍佈蘇北平原、江淮大地的許多鄉鎮。35年來,省兒基會募資近5億元,造福貧困女童的“春蕾班”在江蘇大地遍地開花,190萬人次困境兒童受益,這些孩子都親切地稱秦素萍為“秦奶奶”。在國家逐步實現義務教育時,她又積極調查了解情況,提前兩三年把兒基會的捐助重點從義務教育階段轉移到中等職業教育上,積極倡導創辦“職教春蕾班”,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完成三年職業教育,“讓他們學一門知識、技能,為他們創造比較好的就業條件。”秦素萍的獨到眼光,讓婦聯晚輩們信服。
2004年,中國兒基會授予秦素萍“春蕾勳章”,2008年江蘇省兒基會授予秦素萍夫婦“慈善大使”稱號。2009年,82歲的秦素萍卸下了江蘇省兒基會常務副理事長的重任,為了表彰她的功績,省兒基會第五屆理事會授予秦素萍“功勳理事”稱號,她鄭重地説:“心繫婦兒是我一生的使命。”(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茹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