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震後39小時 首個兒童樂園開張了

公益城市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6月20日 09:27 A-A+

6月19日,四川省長寧縣雙河鎮雙河中學臨時安置點,孩子們在帳篷間玩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鑫昕/攝

6月19日,四川省長寧縣雙河鎮雙河中學臨時安置點,孩子們在帳篷間玩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鑫昕/攝

  從孩子的一幅畫裏,志願者董明珠留意到,孩子們可能想吃水果了。

  長寧地震發生後第3天,飲用水、麵包、方便麵、餅乾等物資已經很充沛,但是水果還很少見。

  6月19日下午,在震中長寧縣雙河鎮雙河中學操場上的臨時安置點,志願者搭建起了震中第一個兒童樂園。4頂帳篷支起一個方形的空間,遮住了中午炎熱的陽光。

  董明珠和同伴組織孩子們玩耍,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孩子畫自己的家。在向董明珠介紹自己的畫作時,8歲的文鑫説,他希望未來自己的新家有各種各樣的水果。

  “孩子們想吃水果了。”活動結束後開會總結時,董明珠對同伴們説,“明天的活動咱們準備點水果吧。”

  外人看不出來,看似輕鬆的遊戲背後,其實每一個環節都是志願者精心設計的。通過畫自己的家,志願者試圖從中發現孩子們的心理狀態是否受到地震影響。

  “我們沒有要求畫現在的家、過去的家還是未來的家,任孩子們自由發揮。”董明珠説。孩子們畫完後,有的是帳篷,上面還寫著“救災”的字樣,有的是震前自己房子的模樣,還有的畫出了自己期待的新家。

  一個小女孩用畫還原了地震發生時的場景:從屋頂掉落的瓦片,從房裏跑出的人。她告訴董明珠,地震時自己害怕極了。

  孩子們交上來的畫作,志願者無法當場交流。當天晚間,他們挨個走進帳篷,和孩子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借此掌握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為下一步志願者開展工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導。

  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隨機訪問中,無論老少都表達了對這樣一個樂園的期待。畫畫的人群中,兩歲半的龍成勇是最小的一位,他在A4大小的紙上胡亂畫著,怯生生的。一旁的奶奶説,地震時他受到驚嚇,原本他挺調皮的。奶奶專門把他送到這個樂園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希望孫兒放鬆下來。

  就在6月19日上午,6歲半的楊焰舒還在抱怨安置點的生活太無聊,他想念在幼兒園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光。地震後幼兒園停課了,小夥伴分散在四處,他只能在帳篷裏待著。下午,兒童樂園就開張了,這在楊焰舒的意料之外。

  在當地團組織的協調下,在安置點有限的空間裏,專門辟出一塊空間,搭建孩子們的樂園。

  “這是過往救災的經驗。”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董明珠多次參加地震救援,是一位資深志願者,她深知對兒童進行災後心理和行為干預的重要性。

  “體驗式、參與式的玩耍,能幫助孩子們儘快走出地震的陰影。”她説,“還能使孩子們建立互幫互助意識,培養環保理念,比如不在安置區隨意丟棄垃圾,這在當前集中臨時安置的條件下尤為重要。”

  長寧地震發生後,團四川省委迅速派出精幹的工作組前往災區,配合指揮部開展工作。董明珠作為工作組的一員,于次日淩晨出發直抵震中雙河鎮。

  在位於雙河中學運動場的臨時安置點,她注意到,旁邊還有危房,儘管拉著警戒線,但孩子們難免在玩耍時撞進危險區域。而在這個多達1500人的臨時安置點,兒童就有大約200人。“必須把孩子們有序組織、安頓下來。”

  事實上,這項工作也成了抗震救災的一個重點。6月19日下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雙河鎮要求,各級共青團、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組織好志願者開展服務,照顧好留守兒童,疏導好受災群眾情緒,協助黨委政府做好救援工作。

  正是在這個樂園,雙河學校一年級的胡庭鋒遇到了3名同班同學,這是他們在震後的首次相遇。和夥伴們的重逢讓胡庭鋒很快忘掉了悲傷。他畫了一幅畫,裏面有爸爸媽媽和他自己,一家人都在微笑。

  現在,董明珠團隊一共有15名志願者,6月20日,他們還要在另一個安置點建設一個兒童樂園。按照他們的計劃,只要集中安置點還在,他們就會堅守在災區服務孩子。下午活動結束時,志願者試著徵求孩子們對次日活動時間的意見:“你們覺得明天早晨幾點開始合適呀?”

  “8點!”不少孩子異口同聲。

  “不行,太早了。”聽到孩子們説的時間,志願者擺擺手,“9點好嗎?”

  “好!”孩子們爽快答應。

編輯:居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