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津門故里覓“方”蹤 ——“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走進天津師範大學

公益資訊 來源: 央視網 2016年09月30日 16:44 A-A+

1

 

  (央視網消息)9年前,“七·七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戰地攝影記者方大曾消失在抗戰前線,他生前最重要的一個身份就是蜚聲中外的天津《大公報》記者。為了給這團未解的歷史迷霧找到答案,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作家馮雪松先生從1999年開始踏上了一條矢志不渝的“尋找方大曾”之旅。

1

 

  不僅如此,為了讓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方大曾,繼承方大曾愛國敬業的精神,馮雪松自2015年9月起陸續在國內各大知名高校開展“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系列講座。

1

 

  日前,他帶著這個心願來到了方大曾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天津,並且走進天津師範大學為線上線下共逾千名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尋找方大曾:致敬我們的職業理想》專題報告。

1

 

  9月25日上午八時許,馮雪松和央視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等一行工作人員就早早的抵達了天津站,馮雪松此行的目的除了要給天津師範大學的師生作報告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陸續走訪方大曾曾經工作過以及拍攝過的部分舊址,分別是位於解放北路的中外新聞學社舊址(現為和平金融創新服務大廈)、位於和平路的大公報舊址(現為永真眼鏡店)、位於南馬路的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舊址(現為天津市少年宮),以及勸業場、解放橋(原名萬國橋)等地。重訪這些在方大曾的攝影鏡頭下曾經留下過蹤跡的地方,馮雪松滿懷情感,分別以手持方大曾作品與舊址合影留念的方式表達對這位歷史人物的敬意。

5

 

  下午三時,馮雪松一行如約來到天津師範大學,在會議中心中報告廳為來自新聞系、攝影係等全校各個專業的二百餘名師生講述方大曾其人以及十七年來尋找方大曾的故事。此次活動採用全程網絡直播的方式,據統計,還有八百餘名師生同時在線上收看聆聽了報告。

1

 

  作為天津師範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講座繼之講堂的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報告被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方大曾是誰”“關注民生的攝影師”“一個人的綏遠之行”“消失的戰地足跡”以及“家人的等待和我們的尋找”。

7

 

  期間,馮雪松以方大曾的幾十幅紀實攝影作品為線索,以紀錄片導演的經歷和視角詳細回顧了這段一度被歷史塵封的往事,為師生們重現了抗戰中個人命運與家國危亡緊密相連的真實故事,全面展現了這場不同尋常的尋找之旅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以及兩代記者所共有的職業理想。

1

 

  報告結束後,在場的學生紛紛圍繞著“新聞理想”“職業困惑”“尋找的意義”“尋找的方法”等話題向馮雪松提問,現場氛圍熱烈。

1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弘揚方大曾的精神,由馮雪松撰寫並剛剛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書的出版方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此次也專程派出該書責任編輯姚琴琴向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現場捐贈五十本專著作為館藏,以方便青年學子進一步學習兩代記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擔當。

1

 

  全程聆聽了此次報告的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孫瑞祥教授在主題報告的點評環節中感慨:“方大曾與馮雪松這兩代新聞工作者共同的歷史價值和精神意義,概括起來,就是正義和良知,這正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地方”。

1

 

  據悉,此前馮雪松的“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已陸續走進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十所國內知名高校,天津師範大學是此次公益計劃的第十一站,也是唯一入選“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的師範類院校。

編輯:郭婕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