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節目要以用戶真實需求為導向

2016年08月17日 1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BIRTV組委會 | 手機看新聞

  當下,電視節目主打媒體融合和多終端傳播的概念並不新鮮,只要在不同終端進行內容投放的節目都自稱是媒體融合。其實不然,真正的媒體融合節目是製作思維上的“融合”,以用戶真實需求為導向定制內容。媒體融合本身並不能提升節目的內容品質,但它能讓有營養的節目更容易吸收。
 
  節目內容首先要“營養豐富”
 
  電視節目能否順利實現媒體融合,首先還是要看節目內容是否“有料”。7月3日,央視綜合頻道推出了大型科學實驗節目《加油!向未來》,以科學為題材,用百姓喜歡的方式,把科學原理融合到節目的實驗設計中,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不但在節目中設置了大量具有科技含量的內容、設置手機端互動、製作互聯網視頻,還首次使用了VR技術同步播出,打造出一檔媒體融合型電視節目。
 
  針對不同傳播渠道有不同的內容設計,這是媒體融合的基礎。首先,《加油!向未來》針對大眾傳播的渠道,節目設計了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大型實驗項目,如用大型裝置來驗證“能量守恒定律”;其次,針對互聯網傳播特點,節目設計了“人打哈欠能不能傳染狗”之類的趣味科學;最後,針對VR技術這類新科技,設計了VR平臺同步播出,讓觀眾能夠通過新科技親臨現場,與現場觀眾獲得同樣的感受。
 
  目前,很多電視節目並不注重多層次需求的滿足,單一的娛樂性讓節目雖然能夠産生一定的傳播度,但因為缺少複合價值,最終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媒體融合型節目。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在於出發點設計上出現了問題,只注重渠道融合和技術驅動,並沒有真正做到“內容為王”。媒體融合不能作為節目的追求,而應該是節目製作和傳播的手段。
 
  要考慮到用戶的“真實需求”
 
  電視節目要做到媒體融合,就必須能夠滿足不同渠道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觀眾到用戶的概念變化,説明了作為信息接受者接收模式的轉變,從被動變為主動。電視節目製作要借鑒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從媒體傳播信息變為用戶主動需求信息。
 
  目前,很多電視節目都在積極嘗試媒體融合,但很多結果難説滿意。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受眾思維到用戶思維的改變。以往我們電視節目考慮的是單向傳播,以創作者為核心,創作者和受眾的地位並不平等;而當下新媒體興起和技術飛速發展已經讓創作者和用戶之間發生了關係變化,必須以接收者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內容生産者與用戶之間是相互分享信息關係,這才是媒體融合的關鍵點。
 
  從《加油!向未來》的各種設計不難看出節目背後的製作思路,不是在簡單地通過電視媒體普及科學知識,不是用以往“老師”的視角來給觀眾“上課”,而是把節目和觀眾都放在科學探索者的位置上,給觀眾展示一個個或奇幻、或趣味的科學實驗,激發起觀眾對科學的好奇心、探索欲。當電視、電腦、手機等設備只是被觀眾作為一個獲取信息的渠道時,真正的需求已經從被給予變成了主動追求。
 
  要全渠道覆蓋形成“生態圈”
 
  要做到媒體融合,就要把各種終端、渠道整合成一個有機體,形成一個信息傳播的“生態圈”。
 
  《加油!向未來》電視節目每週播出一次,承載的體量有限。於是,我們看到了節目的網絡版、VR版視頻,看到了節目在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上的延展。這些渠道的內容不是孤立的、片段的存在,而是根據渠道特點有不同的差異化設計。各渠道內容相互補充、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播“生態圈”。
 
  技術驅動是互聯網的發展理念,技術拓展了媒體類型和渠道,傳統的電視節目製作者從思維上徹底轉變,堅持內容與技術相融合,才能生産出真正的媒體融合型節目。
熱詞: 媒體融合節目要以用戶真實需求為導向 編輯:謝寧 責任編輯:
860010-11470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