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後中國樓市的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儘管房地産1月至7月投資增幅超過30%,但樓盤銷量增長下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有著銷售旺季之稱的“金九銀十”已經到來,這是觀察未來樓市走向的重要“時間窗”。當前,中國樓市出現了一些值得引起關注的新動向。
外資“抄底”拿地
熱情有增無減
全國地價監測中心的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環比增長1.59%,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漲幅低於全國水平。一些地區土地流標、流拍達10%以上。儘管各個城市地價和交易量表現不一,但外資熱情卻有增無減。
據上海五合智庫統計,僅今年一季度,上海房地産企業獲得的外資投資金額就達到4.4億美元,佔一季度外資投資總額的32.6%。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房地産開發利用外資高達650億元,增長64.8%。這顯示出,在去年從緊的貨幣政策下,仍有大量的外資涌入中國樓市。
成交量萎縮
開發商“死扛”難改大勢
7月份,北京僅銷售商品住宅4194套,銷售套數降至近兩年來最低。北京房價的漲幅同比也回落0.2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最低漲幅。有專家認為,目前不少具有真實購房需求的消費者仍在觀望,奧運會後隨著房地産傳統旺季的來臨,成交量有望得到一定改善。但如果在“金九銀十”仍無起色,將對一度緊繃的開發商資金鏈構成威脅。
2004年、2005年以來,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價幾乎是“一飛沖天”,一些樓盤售價動輒翻200%、300%,如今,這些城市一些樓盤的價格也就是調整了百分之幾,房地産企業到底是賺是虧,消費者心中也自有一本賬。
“房價前期持續大幅上漲,超過了大多數購房者的承受能力,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目前價格漲幅出現回落是市場調整之必然。”中大恒基等仲介公司認為,當前開發商與其“死扛”高房價,還不如“隨行就市”,加快資金回籠。
剛性需求仍然旺盛
房價理性回歸可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奧運會和房地産市場之間的關聯關係從各國表現看不盡相同,很難得出一般規律。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調整,從長遠發展來看是積極的,某種意義上講有“擠壓泡沫”的作用。
對於少數房價較高的地區,專家認為“房價的適當回落是正常的”。樓市走向理性回歸的步伐有多快,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總體走勢。當前經濟運行依然總體向好,無疑為房地産市場逐步走向理性回歸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房地産投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市場供應結構更加合理。其中房地産開發完成投資13196億元,同比增長33.5%,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還高出5個百分點。央行上海總部不久前發佈的上半年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顯示:6月份中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7.1億元。這表明市場剛性需求仍然旺盛。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