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股為何頻頻“破發”

 

CCTV.com  2010年01月11日 08:0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主要原因在於新股發行價格太高,應當推動新股發行制度進一步市場化

  近來,證券市場一個比較引人關注的現象,是一批剛上市的新股紛紛跌破發行價。從最早的招商證券,到隨後的中國中冶、中國重工,相繼成為“破發”一族。其中,中國重工上市僅僅6個交易日就“破發”,速度之快令人意外。在這樣的氛圍下,新股上市遭到了市場冷遇,去年底上市的中國北車,上市首日漲幅僅僅2個百分點,為近幾年來少見。

  從A股市場的歷史看,新股“破發”早有先例,但多發生在市場低迷或大幅下跌時。在目前指數處於相對高位且比較強勢的情況下,出現如此集中的新股“破發”,其背後的深意值得思考。

  有觀點認為,新股“破發”是一個積極信號,是市場進步的表現。的確,長期以來,一級市場上一直是“新股不敗”,申購新股的投資者不用考慮新股定價是否合理,不用考慮是否有虧損的風險,只要能買到新股,就意味著豐厚利潤。於是,在一級市場形成了浩浩蕩蕩的“打新”大軍,能買到新股的都是幸運兒。即使這次上市受冷遇的中國北車,其中簽率也僅有1.33%。因此,持有這一觀點的人認為,當新股“破發”成為平常現象後,會對一級市場形成倒逼,改變“逢新必搶”的不正常情況。

  然而,面對現實,這樣的想法顯得似乎過於“美好”了。從近期看,一邊是新股上市後頻頻“破發”,一邊仍是新股發行受到追捧,發行市盈率不斷走高。最新一批發行的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達到88.66倍,再創新高,其中最高的一隻達124倍。因此,新股“破發”的背後,主要原因恐怕不是市場變成熟了,而是在於新股發行價格太高。

  去年,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新的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價格實行窗口指導。新股發行價格沒有了行政管制,但相應的市場約束力卻很弱,使得新股發行市盈率不斷刷新紀錄。新股高價發行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比如,超募已成普遍現象,上市公司拿著超過計劃募資額數倍的資金,能否善加運用,給投資者以相應回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再如,不管新股發行價多高,二級市場都是“照單全收”,新股成了二級市場泡沫的一個源頭。

  如何改變新股高價發行愈演愈烈的狀況?有市場人士呼籲重新實行價格的行政管制。就市場長遠發展而言,這未必是好的選擇。其實,早在2001年就曾經試行過放開新股市盈率管制,當時出現了用友軟體64倍、閩東電力88倍市盈率的案例,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使這次市場化的嘗試無果而終。要真正破解新股發行的種種難題,就不應再走“回頭路”,而是要推動新股發行制度的進一步市場化。不僅是定價環節,而且在上市資格的獲得、上市節奏的把握等方面,都應更多地由市場來決定。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

 

責編:程振宏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