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離2008年底融資融券聯網測試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在市場熱議下,融資融券的步伐漸行漸近,而哪家券商有望拔得頭籌引起各方關注。綜合市場人士觀點來看,中信證券及海通證券或是搶跑該項業務的熱門選手。
首批名額不會很多
自創業板平穩推出後,人們對推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預期大增,市場上有關這兩項創新業務獲得批文的傳聞不斷,伴隨此的是券商板塊走勢喜人。
在進行了多年的充分籌備後,融資融券如果推出,首批資格將花落誰家?宏源證券分析師黃立軍認為,首批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有望從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公司中選出:一是資本金等硬指標符合證監會規定;二是參加了2008年的測試;三是在區域內是有代表性的券商。
此前,監管機構曾對開展業務試點給出了一些硬指標,如“經紀業務開展滿3年,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分別按對客戶融資業務規模、融券業務規模的10%提取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資本準備”等,也從公司治理、風險控制以及資源儲備等角度提出了軟約束。並在2008年10月25日召集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及東方證券等11家券商、滬深證券交易所及中登公司聯合進行了融資融券首次聯網測試,當年11月8日又進行了第二次測試。
黃立軍推測,從軟約束看,創新類券商基本滿足上述條件;從硬指標看,滿足條件的創新類券商也應在20家以上。
參照2009年中期凈資本,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國元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和齊魯證券依次為凈資本最充足的前十家券商。黃立軍説:“可以確定的是,首批名額將只會給參與了測試的券商。”而這11家測試券商有8家在行業凈資本列前10名,10家在行業凈資本列前20名。“儘管符合上述條件‘交集’的公司有8~10家,但最終結果的得出肯定要經過各方博弈,加之監管機構態度謹慎,因此,首批資格將不會很多。其中凈資本充足的公司由於風險覆蓋能力強將獲得監管機構的青睞。”
黃立軍預測,未來融資融券首批有可能選擇3家券商,按註冊地選擇,上海、北京、深圳各一家的可能性較大。“上海的海通證券和深圳的中信證券希望最大。”他認為,考慮到營業網點數量、行業代表性、地域分佈等因素,如果首批資質範圍擴大,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和國泰君安等公司也有可能獲選。
中信建投分析師魏濤也表示,由於首批企業存在“試點”意義,監管機構不可能將範圍擴得太大,綜合來看,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將是入選概率最高的兩家券商。
這一説法,儘管並未獲得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的確認,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兩家券商的確有實力來支撐。
券商亟待發令槍響
“我這兩天也四處詢問,但是目前沒有得到任何確切的消息。”針對融資融券即將推出的傳聞,一位參加了去年測試的大型券商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經過長期籌備,該公司早已做好開展業務的準備,“就算融資融券明天推出,我們也能馬上跟上”。
上述負責人的期待不無道理。據魏濤測算,長遠來看,融資融券可以提升券商收入30%左右。如果融資融券交易額佔到市場成交額的15%,則融資融券金額將達5000億~8000億元,為證券業貢獻500億~700億元的收入。
而從券商受益情況來看,魏濤認為,融資後估值低的券商受益於融資融券的程度較大。“融資融券初期由於僅限于券商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短期對證券行業業績影響有限,但對行業的估值水平有一定提升。”目前,各券商特別是已融資券商閒置大量資金,拖累了ROE(凈資産收益率),進而拖累公司的估值水平。但若未來政策放開,不局限于自有資金的融券得以推行,將較大程度地提高券商的經營杠桿和業績,提升券商的估值水平。
魏濤説,根據測算融資融券業務對各大券商的影響,該業務對券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貢獻度依次為:國元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記者 蔡宗琦)
責編:王玉飛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