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醫改的啟示

 

CCTV.com  2010年01月04日 10: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美國醫改日前獲得了重大進展。經過近1個月的激烈辯論,美國參議院在12月24日通過此項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的醫療保險體系將新覆蓋3100萬美國人;經過10年努力,使94%的65歲以下美國人都有醫保。相對於此前美國近5000萬人缺乏醫保的狀況而言,這一法案的普惠性是非常明顯的。

  站在局外看,對美國醫療體制的批評與改革思路,其實非常清楚。大部分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三點。第一,投入高,使美國醫療體製成為全世界最為昂貴的一個。根據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2007/08》,2004年美國私人衛生保健支出佔GDP的8.5%,遠高於世界各國。第二,醫保覆蓋率低,僅為85%,在經合國家中排名倒數。産出結果不理想,2005年美國居民出生時預期壽命為77.9歲,列世界第28位,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2005年美國嬰兒死亡率為6%。,也高於其他經合組織成員。第三,效率低下。有報告顯示,現行醫保償付體制的缺陷和因為對可能面對的訴訟的擔心,傾向於讓醫生有激勵進行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和診療。

  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對美國醫療體制的改革,達到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標。奧巴馬政府開出的主要藥方包括:第一,提高覆蓋率,不僅要擴大保險所覆蓋的人群,而且要擴大保險所覆蓋的醫療項目。尤其是要防止商業保險公司“逆向選擇的”所謂“撇奶油”的行為。第二,降低成本。在私人領域,聯邦政府會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醫保補貼,這衝破了美國固守的只有65歲以上老人或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才享有“政府醫保”的政策;在公共領域,通過標準化的電子醫療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降低醫保支出。第三,提高效率,主要是通過建立一個由政府運行的醫療保險項目,打破現有醫療領域的利益格局,引入競爭。

  應當説,奧巴馬政府開出的藥方,都是針對美國醫療體制的弊端。但如果我們回顧美國70年來的醫改歷史,發現類似的藥方並不是沒有開過。從羅斯福到克林頓,都有過類似的嘗試。問題在於,為什麼這次能夠成功?除了一些分析家指出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改革動力外,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可能需要歸結到人們發展理念的變化上。正是這個慢變量,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奧巴馬政府的醫改。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人類發展理念”(human development)還沒有提出,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公共醫療、基礎教育、公共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對於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有直接影響,而後者又直接影響到人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阿巴蒂亞森用“可行能力”概括了公共醫療等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一個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實現的、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的組合。可行能力實質上是一種自由,是有能力在可供選擇的範圍內作出選擇的實質自由。因此,相應的邏輯推理是,要保障人的實質自由,必須提高人的可行能力;而要提高人的可行能力,基本條件之一是要有基本的公共服務保障。

  歸結到人們如何認識公共醫療上的問題上,其核心是,公共醫療是不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如果是,那麼奧巴馬的改革就是維護人的權利,促進人的發展;如果不是,那麼其改革就是干預市場,破壞市場正常運行。之所以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根源在於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這也是美國經濟活力的一個源泉。但如果沒有建立起自由與公共服務之間的關係,這一理念也很容易被作為反對醫改的一個理由。事實上,共和黨的反對理由就是擔心政府借助醫改成為一個大政府,從而影響到個人自由的實質程度。

  那麼,可行能力的提出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人類發展報告》,從多個方面分析了自由與基本公共服務的關係,揭示了公共醫療等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以及由此通往自由的實質。應當説,這至少打破了基本公共服務理論會導致“大政府”的很大顧慮。這一理念的傳播和普及是緩慢的,但其影響卻是“潤物細無聲”的。克林頓政府與奧巴馬政府的醫改命運不同,其中相隔的近20年,恰恰是人類發展理念廣為傳播的20年。

  保障人的基本權利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其中就包括了公共醫療。因此,這次美國參議院通過的醫改法案中,最為關鍵的是“基本上人人享有醫療保險權利”。事實上,把基本公共服務作為保障人的權利、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國2009年3月出臺的《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的醫療體制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在人的可行能力以及人類發展理念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以何種方式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則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這次美國的利益集團也對醫療體制改革設置了不少障礙。分析人士也指出,這次參議院通過的法案有許多妥協,刪除了一些核心內容。但這些問題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關鍵在於是人們對發展的理解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形成了美國醫改的社會基礎,這才是決定一項改革成敗的內在因素。(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所長 匡賢明)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