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重拳出擊打壓房價 炒家等待抄底

 

CCTV.com  2009年12月27日 15: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羊城晚報  

  “炒家在等中央打壓,打壓就進貨,當房價降了20%就買3套,降30%再買3套,降40%直接買入十套。”

  近期中央連續出臺針對房地産市場的政策,被眾多媒體稱之為重拳出擊。從這種報道來看,顯然是存在某種假想敵,比如房地産商是奸商,不顧實力地囤地,而買房的人也不是什麼好人,總是炒高樓價讓窮人沒有住宅的産權。似乎應當是一個大快人心的消息,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日前看到了深圳一家媒體報道,這些政策居然受到了炒家的歡迎,有炒家對該媒體稱:“要是政策一直穩定的話,就沒有機會炒房了。”

  據此報道,深圳不少炒家在等待房價下跌時抄底。“炒家在等中央打壓,打壓就進貨,當房價降了20%就買3套,降30%再買3套,降40%直接買入十套。”深圳一位資深投資客金先生告訴記者,炒房圈現在都盼望政策打壓,因為房價高位運行,炒家也不敢買,只有跌了才有機會進貨。另外,從2003年開始炒房的李先生稱:“要是政策一直穩定的話,就沒有機會炒房了,但現在看,政策變來變去就有機會做波段,反正受傷的是一些不懂樓市的‘空軍’。”

  如果上述採訪言論屬實,可見兩點,一、房地産價格就算被政府打下來,房子也會直接落到這些炒家手上。二、政府的不停干預,一會兒鼓勵,一會兒打壓,給房地産市場造成了很好的波段機會,令炒家樂此不疲,間接地助推了將房地産住宅這一商品變成了投資品的浪潮。

  回顧政府幾年來出臺的有關調控房地産的政策,幾乎都是幫助房價上漲的做法。比如嚴格拿地政策、不開發收回政策、首付比例提高、提高交易稅費,等等,這些政策的核心要點,除了直接增加房地産的交易成本而直接促進了漲價之外,其它都在於讓房地産商不敢拿地或是不敢多拿地,從而造成了商品期房供應的緊缺。地産界名人任志強曾表示:地,就是開發商的生産原料,沒有原料開發商是無法生産的。而無法生産的結果就是産品短缺。他很奇怪政府為何不打壓電廠買煤、煉油廠買油以及鋼鐵廠買礦石的做法。而對經濟學原理知之甚少的老百姓,真以為房價會掉下來,因此硬是壓住自己的需求不買房。結果,雖然需求可以短暫地被壓制,但缺貨還是事實擺在眼前,市場物以稀為貴,漲價大潮必然如期而至。

  另外,政策的出發點似乎是極不可捉摸的,把房價打下去究竟是在為誰謀利益呢?房價到底打到什麼程度才能讓傳説中的窮人買得起呢?是讓年收入6萬元以下,還是讓年收入2萬元以下,甚至是讓身無分文的流落街頭的窮人也能申請到一套呢?如果像那位炒家所説,降40%就直接買入10套,可見房價跌了,這樣的好處也沒落到窮人的身上。我相信窮人畢其一生買房肯定非常慎重,挑了又挑,不如職業炒家精明果斷,下手快。所以一個很可能的結果是:沒等窮人下訂單,炒家已經又把房價炒上去了。

  因為市場總是有人逐利,這些炒家也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賺錢。所以感覺政府真要幫助窮人買房,首先就要把想要幫助的窮人找出來,第二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注意識別真偽。但是可以想見,如果政府補貼窮人買房的政策連續實行幾年,恐怕我們這個國家又會有更多的人不是想法賺錢買房而是想方設法去當窮人“賺房”了吧?所以,讓窮人也能買上房其實也是一件操作起來成本極高的事情,不知道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否有財力能夠負擔得起。

  按照萬科董事長王石提供的數據,2008年全國新增住宅是600萬套。假設中國有一半的人口要買商品房住(平均每四口人為一個家庭,住一套商品房),那麼全國就需要1.62億套住房,如果未來30年我們的人口保持在13億不增長,每年新增住宅保持600萬套,也需要不停地蓋上30年才能滿足需求。就算這一住宅供應量是從1999年末全國基本取消福利分房後就開始,我們也還要再蓋上20年才夠分配。在目前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政府打壓房價的姿態恐怕只是誤了窮人買房的好時機。因為,就在可買可不買的“窮人”等待房價下跌的時候,市場正在積聚著更大的需求和更大的購買力。這些人,也許就正是李先生所指的那些不懂樓市的“空軍”吧。 (韓平)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