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情備忘錄》第一集:中國之謎

CCTV.com  2009年12月22日 14: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迥異的表達方式、或誇張或公允的讚美,折射出大多數國家複雜難言卻又驚人相似的心理感受。然而,沒有人能統計清楚,這當中又有多少的誤讀。

    雖然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讚美之辭。但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卻並不符合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框架。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最先提出了中國之謎的説法。

    羅納德認為,中國在財政下降的同時,快速的貨幣供給增長並沒有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 他對這一情況大惑不解,於是,他把中國這種“高財政赤字和高貨幣供給量的同時保持價格穩定的現象”稱為“中國之謎”。

    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韋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經濟學家設計的東歐和原蘇聯各國的改革,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而在他看來不那麼正宗的中國改革卻與高速經濟增長並行。他將這種現象稱為“中國之謎”。

    2002年,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彼得•諾蘭提出,按照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邏輯,中國不可能獲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國卻在各種缺損的條件下獲得了持續的經濟增長,諾蘭將這種不一致的局面稱為“中國之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則這樣詮釋他心目中的“中國之謎”:“看上去不合理,可是卻管用”。

4/13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