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9日召開的常務會議決定: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徵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其他住房消費政策繼續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同日表示,我國將完善住房消費和調控政策,增加中低價位和限價商品房的供應,抑制投機性購房。
有調查顯示,北京購房人群中有七成人在炒房。投機客大量進入樓市,營造了房地産市場的虛假繁榮,由於炒高房價而加劇了民眾購房壓力,更成為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因而,增加住房供應與抑制投機炒房缺一不可。
要想真正抑制投機炒房,顯然必須要綜合運用財稅、金融、行政手段。金融手段方面,可加強信貸審查,適當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以提高炒房門檻;財稅手段方面,既可以增加房屋交易環節稅費,也可以徵收房屋持有稅,以增加炒房成本和風險;發揮監管作用,例如消滅“陰陽合同”。
顯然,抑制投機炒房可選擇的手段非常多。然而,公眾目前只看到終止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優惠政策。這是為何呢?如果聯絡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不難發現,有關方面對投機炒房之所以採取比較溫柔的抑制手段,而沒有打“組合拳”,主要原因是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房地産在明年的經濟增長中仍然是主要驅動力,政策上不想壓抑二手房市場的活力。
有關方面不直接嚴厲打擊投機炒房,另一個原因是,改善型購房需求與投機需求在現實中不好區別,短期投機行為的確需要嚴厲打擊,但改善型購房需求在擴內需的大背景下不能打擊。當然,抑制投機炒房不選擇打“組合拳”還有另外的用意,即通過增加中低價位和限價商品房的供應量來抑制市場房價,改變投機客的預期。因為投機炒房的根源在於房價不斷飆升。只有按住房價增長的勢頭,投機客自然而然不敢輕易賭博。
在我看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投機炒房,溫柔的抑制手段不一定有效。比如説,在沒有嚴厲打擊投機的情況下,明年新增加的中低價位商品房,很可能變成投資客的獵物,一般人沒有機會分享。而且我也認為,在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情況下,理應讓房地産逐步退出“龍頭行業”,否則,房地産將長期“綁架”中國經濟。
有關方面可能存在某些憂慮,擔心嚴厲打擊投機炒房,會影響二手房市場發展進而影響整個房地産行業前景,如果再需要房地産扮演“龍頭行業”擔心房地産扮演不了。其實,這些擔憂是沒有必要的。中國經濟需要均衡發展,而不是靠著房地産發展,而且房地産本身也需要健康發展。只有打擊投機炒房,擠出房地産業日益膨脹的泡沫,才能換來房地産業健康成長。馮海寧
責編:張福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