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鄂爾多斯:西部大開發十年 翻天覆地慨而慷

CCTV.com  2009年12月07日 10: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西部大開發10週年

    央視網訊(記者 任威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連輯12月5日在北京某論壇上表示,內蒙古近年來經濟增長迅猛,速度居全國第一,他還預測,今年鄂爾多斯人均GDP將超過香港。

    “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是中國,中國增速最快的是內蒙,內蒙增速最快的是鄂爾多斯,鄂爾多斯現象已引起各方關注。”連輯稱。在改革開放30年,中國總結了18個改革開放的綜合發展典型,其中有鄂爾多斯。在科學發展觀中國總結了5個典型,仍然有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發展模式”到底是如何運作和發展的呢?日前,央視網記者隨中央媒體西部大開發採訪團趕赴鄂爾多斯,從多方位感受西部大開發十年來鄂爾多斯發展的歷史、現在和將來。

    十年巨變

    鄂爾多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南臨古長城與晉、陜、寧三省區毗鄰,西、北、東三面黃河環繞,全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1.4萬。 鄂爾多斯境內地下有儲量豐厚的能源礦産資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重要礦産資源有12類35種。 全市已探明煤炭儲量1496億多噸,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6。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豐富的礦産資源並沒有給鄂爾多斯帶來財富和繁榮,改革開放以前,鄂爾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産量低,人窮文化低”,是內蒙古最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鄂爾多斯市抓住大好機遇,創新發展思路,堅持科學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03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02128元,分別是199年的13.6倍和11.1倍;財政收入完成265億元,是1999年的21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070億元,是1999年的27.3倍;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435元,農牧民人均收入7052元,分別是1999年的2.8倍和3倍。

    大基地、大項目、大循環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鄂爾多斯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但過去主要依靠低水平引進技術和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求發展,産業規模和分佈“小、散、亂”問題突出。“十五”以來,鄂爾多斯市堅決實施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轉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制定並貫徹“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産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原則,堅持推進“大煤田、大煤電、大化工、大循環産業”,實施“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集群、引進建設大項目、加快推進大循環”,拓寬發展領域,推動工業增長方式和工業結構的戰略調整。

    記者在鄂爾多斯了解到,目前除土生土長的名牌企業“鄂爾多斯”、“伊泰”、“億利資源”外,神華、中石化、中煤、中石油、中國煙草、日本三井物産株式會社、美國西格瑪、美國GE公司等中外知名企業均入駐這一區域發展。引進建設了世界第一條煤直接液化生産線、國內第一條煤間接液化生産線、天然氣制甲醇生産線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初步構築起了煤轉電、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循環經濟産業鏈。

    在位於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的億利資源集團,高級副總裁尹成國先生訴記者,2000年以來,億利資源立足於鄂爾多斯的資源優勢,本著“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按照“一體化建設,多元化投資,循環式鏈結”的模式,規劃和構築了投資500億元左右的煤化工循環經濟産業。這個産業構架主要安排了5000萬噸級煤炭開採、100萬KW煤矸石發電、100萬噸級PVC、100萬噸級離子膜燒鹼、50萬噸級PVC塑料城建設、100萬噸級醋酸、醋酸乙烯、PVA以及纖維繫列産品及100萬噸級工業垃圾制水等“七大工程”。目前,已完成近200億元的投資,並開始運營見效。園區所有産品形成了上下游鏈結,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成本的絕對優勢”。這個産業鏈每年可節煤250萬噸,節水800萬立方米,節電8000萬度,減少工業垃圾填埋3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萬噸。工業廢渣污水全利用零排放。工業廢渣全部做了水泥,效益顯著,工業污水全部回收再利用,在國內同行業尚屬首創。

    綠起來 富起來

    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退化是導致西部地區貧困落後的重要原因。鄂爾多斯地處蒙古高原的西南部,是全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重點地區。鄂爾多斯北部有庫布其沙漠,南部有毛烏素沙地,沙化土地面積4.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48%;水土流失面積4.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54%;每年向黃河輸入的泥沙約1.6億噸左右,約佔黃河上中游年輸沙總量的10%。生態環境退化不僅成為阻礙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而且嚴重威脅到黃河中下游地區和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根據自然客觀條件與發展要求,鄂爾多斯市將抓好生態保護、生態建設放在首要的戰略地位,將建設黃河上中游地區有效的生態屏障列為“三大基礎工程”之首,將生態保護、生態建設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點和切入點,統籌規劃,全面佈局,重點實施全國生態建設重點旗(區)工程和“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實施農牧業持續發展的“收縮轉移”發展戰略,加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作;全面實行禁牧禁墾政策,推動農牧業向水源富集區集中,推動農牧業産業化、現代化發展。

    鄂爾多斯的生態建設不僅追求“綠起來”而且追求“富起來,開創了生態建設産業化的新路子。西部大開發以來,鄂爾多斯市在生態建設中開拓創新,破除成規,堅持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結合,“以生態效益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支撐,以社會效益為延伸,”走出了“大地增綠、資源增值、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的生態建設産業化新路子。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退耕還林520萬畝、退牧還草3398萬畝,天然林保護875萬畝,植被覆蓋率提高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1.6%。

    如今,“鄂爾多斯發展模式”得到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鄂爾多斯視察時,盛讚鄂爾多斯這顆鑲嵌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明珠已綻放出絢爛的光彩,對鄂爾多斯模式予以了肯定。如今,鄂爾多斯模式已經在在全國宣傳推廣,並成為了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