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44隻新基金登場將引千億資金入市

 

CCTV.com  2009年12月07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據北京商報報道,今日,易方達亞洲精選、博時上證超大盤ETF及聯接基金髮行;9日,華夏盛世精選基金髮行,加上剛剛募集完成的易方達深100ETF聯接、南方基金的深成指40ETF以及聯接基金,還有有望近期發行的嘉實中證基本面50指數基金,基金市場將出現罕見的五巨頭齊聚發新産品的局面。如此一來,眾基金公司“血拼”年底規模排名的戰局也愈發激烈。

  據統計,在過去三個交易周的時間,共有44隻新基金集中登場。其中,上周共13隻新基金髮行,除1隻是債券型外,其餘全是偏股型基金;而此前兩個交易周,分別有15隻和17隻基金同時發行。新基金如此發行數量和規模,讓投資者有些應接不暇。

  隨著新基金的密集發行,投資者更為關心的是能對目前的股市帶來什麼影響。

  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胡曉輝表示,新基金的密集發行對目前的股市來説是件好事。從目前的情況看,44隻新基金有望給市場帶來超千億的“新鮮血液”。因為,僅上周成立的浦銀紅利基金、荷銀紅利基金、深100ETF聯接基金、澳銀中小盤基金,就募集了超200億元的新增資金等待入市。如果44隻新基金全部募集完畢,相信1000億元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胡曉輝還表示,如果新基金的資金入市建倉,會對藍籌類股票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會提升股票型基金的凈值,投資者也將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目前新基金的發行還出現了一些變化”,業內資深分析人士石振星表示,近期發行的新基金多以偏股型和指數型基金為主,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的數量極少,而此前基金公司為了擴充規模多發行貨幣型基金這樣的“巨無霸”。從這一層面看,基金公司狂發股票型基金不僅看好明年的市場行情,還為跨年度行情在做積極籌備。

  然而,如此眾多的新基金密集發行是近年來的“奇觀”,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已經是投資者心中一個疑團。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各基金公司集中在年底發行新基金,其實有在年底突擊提升規模排名的意思。如果基金公司一家發行新産品,就會對同規模水平的其他基金公司形成壓力,如果這家基金公司沒有發行新基金,將直接影響年底的基金公司規模排名,會給基金公司的企業形象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才會出現目前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新産品的局面。

  根據Wind的統計表明,除了第一名華夏基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之外,其他分處2-5位的易方達、博時、嘉實和南方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産規模都比較接近,排名的競爭不可避免。儘管華夏基金遙遙領先,但其新産品華夏盛世精選基金也將於12月9日正式發行。此前,易方達深100ETF聯接基金結束髮行,首募規模達190億元;還有一隻QDII待發,規模可達10億美元。博時基金也不甘落後,不光目前有個中小盤基金正在認購中,另外還有個上證超大盤ETF指數基金已經拿到批文。此外,南方基金募集深成指40ETF以及聯接基金也順利完成。僅從5強基金公司就可以看出,基金業的年度規模排名“戰爭”,激烈程度有些讓人透不過氣。

  其實,年底爭奪規模排名只是一個方面,分類審核是基金公司擴充的另一個原因。

  坊間日前爆料,證監會基金部日前下發2009年44號文——《關於進一步優化基金審核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旨在對新基金髮行實行分類審核制度,不同類別的基金可以分別排隊、等待審核。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實施。

  通知指出,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從自身管理能力出發,根據公司自身特點和滿足投資人需求的原則研究開發基金産品並擇機提交新基金募集申請。基金管理公司在設計基金産品時,應當在符合公司長遠發展規劃的前提下,考慮自身投資管理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基礎市場發展水平,不能盲目攀比,為了多發行新基金而不切實際地申報基金募集申請。

  “在分類審核執行前,是基金公司擴大規模的最後突擊時間。”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新通知將遏制基金公司的規模擴張,緊縮同類型基金的數量。以後管理層不會輕易放行已有類型的新基金髮行。 (記者 王磊)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