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購房焦慮症蔓延 房子影響生活幸福度是最大謊言

 

CCTV.com  2009年12月03日 14: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購房焦慮症好像一場“社會甲流”在蔓延

  一名“80後”認為大談房子對青年生活幸福度的重要作用是當下最大的謊言

  11月27日16:18,一陣尖銳的短信鈴聲打破辦公室的寧靜。小麥抄起手機,顯示的是一串長達17位的陌生號碼,“二手房稅費優惠只剩33天,成交週期10~15天。2009年底優惠利率取消7折上調8.5折,其衝擊力超過三次加息,建議買房加速,趕優惠政策末班車

  又是房子!小麥恨不得扔了手機。可“買房加速”、“優惠政策末班車”等字眼,卻令她心神不寧,大腦開始不由自主地高速運轉:和男友兩人的積蓄加起來10萬元,他父母上次答應出15萬,再找自己爸媽要10萬,不行就把家裏那套賣了,反正兩個人以後也要一起住……

  自2008年畢業後選擇留在大城市,小麥就一直為房子煎熬著。明知攢錢速度永遠追不上噌噌上漲的房價,可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讓她的情緒不由自主地跟著焦慮、興奮、不安。小麥覺得,自己患上了購房焦慮症。今年以來,這種焦慮症,好像一場“社會甲流”在快速蔓延,免疫力不夠的人稍不留神就被傳染上。

  一手房市場開始瘋狂。今年年初以來,開發商又開始大量拿地,天價地王頻出。很多人放棄觀望,忍不住出手。就這樣,房子又成了緊俏貨,天價排號、哄抬房價的行為不斷上演。河北燕郊的上上城,7000套房子排了2萬個號,光排號費就高達2億元;杭州一家樓盤前不久開盤,七八千人爭200套房,一個號可以賣到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很多樓盤甚至連預售許可證都沒有拿到,就已提前收取大量排號費。

  二手房市場更是瘋狂。在優惠政策即將到期的輿論壓力下,二手房的掛牌量和交易量猛增。北京市房地産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11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已達3萬套左右,比10月份上漲50%;深圳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20日深圳二手房單日成交量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日,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已超1萬套,一週的成交量就相當於以往一個月。

  對此,房地産評論人牛刀發表博客,“各大媒體的地産新聞鋪天蓋地,轟炸著城市居民脆弱的心靈,於是,大家一股腦心甘情願的唯恐買不到房子似的去搶購二手房。”他説,“不得不哀嘆中國老百姓的悲哀,明明房價這麼高,卻偏偏要去接最後一棒。”

  有網友甚至認為,現在的房市可稱為開發商、銀行和投資者自導自演的一場大片,但大片如此精彩,媒體也功不可沒。作為樓市的有力推手,媒體對房地産的空前關注和亢奮,正為這場蔓延全社會的購房焦慮症推波助瀾。

  隨便點開一個網站,映入眼簾的就是“北京二手房單月成交破3萬套”、“現房周簽量創8月來新高”、“商品住宅期房簽約創5月來新高”……各種消息挾帶著“天價”、“恐慌”、“地王”、“新高”等字眼,對人們進行著信息轟炸。

  現在網上最不缺的就是觀點和數據,但其中事實總讓人霧裏看花,人們對各種數據的質疑聲也從未停止。社科院研究員曹建海就曾表示,“現在北京的銷售數據裏應該有一半是造假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也曾在記者發佈會上公開説明,“不排除個別地方、個別環節上會出現某種數字上的偏差。”

  造假數據尚有跡可尋,媒體對人們觀念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從“房奴”、“蝸居”到“樓脆脆”、“樓歪歪”,無不濃縮著社會情緒。最近,一個叫“麥兜族”的新詞語開始代替“房奴”在網上流行。所謂“麥兜族”,就是“全身心地、積極樂觀地為房子奮鬥”。

  “房奴”就“房奴”吧,還要積極樂觀、滿心歡暢?一點不錯。關於“房子和幸福的關係”早被諸多媒體不約而同地論證。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人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北青網的調查顯示,認為“沒房子生活就談不上幸福”和“房子是影響幸福感重要因素”的人共佔74.3%;搜狐網調也發現,認為“感情絕不會受房子影響”的人僅佔不到6%。

  也許就是這樣的結論打造出了“麥兜族”這群所謂快樂的“房奴”。一名“80後”卻表示憤怒:“大談房子對青年生活幸福度的重要作用,是當下最大的謊言。比文物還貴的房子如今能給年輕人帶來的只有痛苦和無奈。”

  不錯,為什麼非得追問房子和幸福的關係,而不問問其他事物,比如理想、信仰、創造力,以及精神追求?這些最應該體現在年輕人身上的精神氣質,卻在一套房子的照耀下,顯得黯淡無光。當住房成為奮鬥的唯一目標,這些年輕人的眼界會不會也就局限在那三米層高裏?

  有評論指出,如今高房價已侵蝕了年輕人的精神,壓縮了他們生活的其他可能性。但是,與其説是高房價讓年輕人折翅,不如説是將房子和幸福扭在一起的觀念。這種觀念,在最近很火的電視劇《蝸居》中幾乎達到登峰造極。劇中,房價似乎成了萬惡之源,為了大房子,可以犧牲生活,犧牲愛情,甚至犧牲道德倫理和生命。可是,從社會層面説,房子真的是愛情脆弱、道德淪喪的根源嗎?恐怕只不過是一個擋箭牌吧。從個人層面來講,為什麼非要跳著夠那套不適合自己的房子呢?

  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適合年輕人的超小戶型住房,一套只有一二十平方米。居住條件雖比不上大房子,但難得的是它經濟實惠、房貸負擔小。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52.1%的人認同超小戶型同樣能讓很多年輕人一圓住房夢。

  不是説不該買房,只是,買不起大房可以買小房,買不起小房可以租房。一個幸福的社會應該是多樣化的。房子不能成為生活的唯一追求,更不能代替對親情、愛情、理想、未來發展的追求。畢竟,對於大多數青年來説,他們唯一的籌碼就是青春,是無限的可能性。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