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跨入2009年最後一個月,基金倉位的變動依然牽動人心。不過近期媒體、券商的倉位測算報告對此的論斷卻出現較大分歧:基金到底是加倉,還是減倉?這一話題變得撲朔迷離。證券時報記者昨日採訪了解到,基金加減倉均並非大規模集體一致性行為。
最近基金操作是加倉還是減倉?對於這一問題,不同基金經理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聽説華夏、博時在減,不過我們沒減。”上海某基金經理表示,“我們目前的倉位在業內應該比較高,也沒辦法再加了,所以還是基本不動。不過我們主要權重投在消費類上,問題應該不大。”該基金經理透露,目前基金倉位約九成。
記者了解到,堅持高倉位不動的基金有一批。上海另一家素以價值投資著稱的基金公司也表示,倉位沒有變動。不過,某位封閉式基金經理表示,前期有做一些盈利兌現,也是出於分紅考慮。
對於基金加減倉這個話題,也有基金經理認為,老基金的增倉對於市場的貢獻其實是不大的,更主要的是要關心新基金髮行的速度,決定市場方向的往往是增量資金,增量資金更主要是一些新基金和其他的一些非基金金融機構的增量資金。整體來看,現在老基金的倉位都比較重,但是它不決定市場的方向。對於老基金來説現在最重要的是調倉方向,也就是關注老基金持倉結構上的差異。
根據以往歷史情況,基金行為出現差異之時,市場往往能夠有較好表現,而這大概也就是目前不少基金經理以及機構對於跨年度行情預期較高的原因之一。國泰基金黃焱認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會有一輪基於經濟復蘇和企業盈利恢復的跨年度行情。其主導因素就是經濟復蘇所帶來企業盈利的恢復。具體行情的節奏、速度以及這輪行情到底能夠走多高,都要取決於經濟復蘇的程度和企業盈利恢復的情況。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