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募集資金規模看似風光,其實只夠彌補老基金的贖回而已。從2007年底到今年三季度末,基金總份額僅從2.24萬億份增加到了2.32萬億份,其中只有去年年底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年底份額激增,導致基金總份額達2.57萬億份,其他每個季度的管理份額都在2.26萬億份到2.31萬億份之間。
據證券時報報道:近兩年來股市起起伏伏,雖然基金行業發行了200多只、4000多億份新基金,但基金的總份額卻依然保持在2.3萬億份左右。這種滯漲現象,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天相統計顯示,從2007年底到今年三季度末,基金總份額僅從2.24萬億份增加到了2.32萬億份,其中只有去年年底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年底份額激增,導致基金總份額達2.57萬億份,其它每個季度的管理份額都在2.26萬億份到2.31萬億份之間。
滯漲現象重現
據悉,2007年基金總份額從6000多億份一舉增加到了2.24萬億份,從那以後,基金總份額的增長十分緩慢,到2009年三季度末只增長了800億份,增長幅度不到4%,平均每年只增長2%左右。
特別是在2009年,年初基金總份額為2.57萬億份,第一季度貨幣基金鉅額贖回之後基金總份額變成2.31萬億份,儘管在後來的半年時間裏,新基金銷售明顯好轉,股市也出現了大幅上漲,但基金的總份額幾乎紋絲不動,今年二季度末還是2.31萬億份,三季度末只是輕微環比增長了100億份。
事實上,在中國基金業發展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基金總份額滯漲現象,那是發生在2005年到2006年三季度之前。
在2004年上半年開放式基金熱銷,誕生兩隻百億基金之後,股市的持續調整讓基金份額增長在2005年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到了2006年上半年,股市好轉讓新基金髮行規模迅速增加,但老基金投資者回本後大幅贖回股票基金,IPO重啟後貨幣市場基金遭遇大贖回,這兩類基金規模持續減少抵消了新基金的增量規模,讓基金業總份額連續一年半時間裏處在4000億份到5000億份之間。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場負責人表示,目前基金公司管理的份額難以增長,是2007年基金業發展太快留下的“後遺症”,那時侯高位介入的基金投資者不斷地贖回基金,逼迫基金公司只有發行更大規模的新基金才能阻止基金公司管理份額的減少。
贖老買新
與基金總份額滯漲相對應的是投資者“贖老買新”,新基金募集資金規模看似“風光”,其實只是能夠彌補老基金的贖回而已。
據悉,2008年以來新募集的基金數量達到了200隻以上,平均每只新基金募集了20億份左右,總募集份額也超過了4000億,特別是今年以來指數基金和其他偏股基金熱銷,新基金今年以來的募集份額已經超過3000億。
本報統計顯示,2007年底的2.24萬億份老基金到今年三季度末只剩下1.99萬億份,減少了2500億份,其中普通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是凈贖回的主力,分別凈贖回1230億份和1145億份,凈贖回比例分別達到了12.88%和14.68%。貨幣基金的資産規模來了一個“過山車”,先是在2008年從1120億份增加到3890億份,然後又在今年前9個月又從3890億份回到了1120億份。
業內人士分析,這4000多億份的新基金其實只帶來了800億份的增量,2500億份是老基金贖回的份額,剩下的1000億份左右是自身贖回的。和2005年到2006年一樣,“贖老買新”也是本輪基金總份額滯漲主要的原因。
在國內五大基金公司中,華夏和易方達兩家基金公司從2008年以來管理基金份額有所增長,而另外三家基金公司管理份額都有有所減少。“即使是大基金公司,這兩年想讓基金份額增長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基金分析師表示。
在新基金銷售過程中,銀行渠道為了推銷新基金而鼓勵投資者贖回老基金,讓中國基金業的“贖老買新”現象更加普遍。
指數基金份額增長最快
從各類型基金來看,指數基金增長速度最快。天相統計顯示,指數基金管理份額從2007年年底的1250億份增加到了今年三季度末2550億份,份額增長了一倍以上,並且最近兩個月不斷有大的新指數基金成立,易方達和廣發兩家基金公司的新指數基金合計募集接近300億份。
債券型基金依靠2008年新發的40多只基金,總份額去年年初到今年三季度末從580億份增加到了900億份,增長了72.4%。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受老基金大幅贖回的影響,份額都有所減少,分別減少了400億份和800億份左右。
業內專家分析,2008年是偏股基金份額向低風險的貨幣和債券基金轉移,今年以來是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低風險基金向風險收益程度最高的指數基金轉移,基金份額內部轉移是主流,基金總份額的外延式快速增長還需要等待時機。(記者 木 魚)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編:程振宏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