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水利部: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水利建設的主要成果

CCTV.com  2009年11月27日 14: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西部大開發10週年

    近日,水利部召開西部大開發10週年的通氣會,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矯勇代表水利部,就西部大開發十年來的有關水利工作情況做了詳盡的介紹。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水利建設的主要成果

    10年來,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針對西部地區水利發展的實際,水利部全面加強了西部地區水利發展與改革的各項工作,水利規劃和前期工作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強,優惠扶持政策不斷兌現,改革力度不斷深化,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持續發展。回顧西部大開發10年水利工作的發展歷程,水利行業重點開展了以下七項工作:

    第一,抓好規劃和前期工作,打牢西部科學發展的基礎。

    水利工作涉及到自然、社會與經濟等許多層面,影響因素及關係錯綜複雜。做好水利工作,必須要規劃先行。西部大開發,水利科學規劃更要先行。水利部非常重視西部地區水利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2000年以來,先後組織編制了一大批全國、流域、區域層面的重要水利規劃,為西部地區水利建設與發展奠定了紮實的規劃基礎。

    一是制定了一批西部地區水利發展的戰略規劃。《西部地區水利發展規劃綱要》、《西北大開發水利建設總體思路》等有關西部地區水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先後出臺,明確了水利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西部地區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方向,確定了西部地區水利建設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為西部地區水利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規劃基礎。

    二是專門組織編制了一批西部地區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國務院已批復塔裏木河、黑河、石羊河等5項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編制並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珠江上遊南北盤江石灰岩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利專項規劃》、長江和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建設等規劃。近期又組織開展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青海湖及三江源水資源綜合規劃,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等規劃的編制工作。

    三是在全國性和流域性水利規劃中突出了西部地區水利發展的重要地位。在制定水利發展“十五”和“十一五”規劃時,把西部地區水利發展與改革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在項目安排上,向西部地區傾斜。在黃河、珠江、長江等流域綜合和專項規劃中,對西部地區相關事宜予以高度重視。在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專項規劃中,對西部地區的項目予以優先考慮。

    四是制定了一批針對西部貧困地區的水利扶貧規劃。《“十一五”水利援藏規劃》,貴州畢節地區水利扶貧規劃、銅仁地區水利扶貧規劃、重慶市水利扶貧規劃、三峽庫區水利扶貧規劃等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水利扶貧規劃相繼出臺實施。

    與此同時,在規劃的基礎上全力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增加西部水利項目儲備。自2000年以來,水利部組織西部省(區、市)開展了149項重點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項目總規模達2676億元。其中已批復初步設計的項目38項,已批復可研報告的項目23項;可研報告、項目建議書已報送國家發改委的項目60項。

    第二,抓好骨幹水利工程建設,支撐和保障西部地區發展

    西部地區水資源條件天然稟賦差、配置極不平衡,西北乾旱少雨,西南山高谷深,西部地區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並存,歷史上一直缺乏水利骨幹工程,使得西部地區水資源調配能力較低,很多地方既缺乏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保障,又經常遭受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的破壞。不利的水資源條件,嚴重制約著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00年以來,國家相繼投資興建了一大批事關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如廣西百色水利樞紐、寧夏沙坡頭水利樞紐、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先後建成並投入運行,在保障當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乃至改善航運條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産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針對雲南、貴州、四川、重慶4省市由於自然條件限制,缺少大型水庫建設條件的實際,採取打捆立項的形式,啟動了“潤滇”、“滋黔”、“興蜀”、“澤渝”一期工程建設,安排建設92座中型水庫,其中22座已竣工併發揮效益。

    針對新疆、寧夏等地區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十分不匹配的情況,先後建設實施了向烏魯木齊供水、下坂地水利樞紐、恰甫其海南岸幹渠、寧夏扶貧揚黃等水利工程項目。工程的建成運用,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其他工程如西藏拉薩河、年楚河治理、四川武都引水等一大批骨幹工程建設,對於提高西部地區的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初步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就業,綜合成效十分顯著。

    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最近又審批了一大批西部水利骨幹樞紐工程,這些工程的建設,可以為西部地區新一階段的發展增加新的動力和保障。

    第三,抓好民生水利建設,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大的實惠。

    2000—2009年,共安排西部地區農村飲水工程中央投資282億元,佔中央總投資的55%,解決了西部地區943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佔全國解決飲水問題農村人口的42%。農村飲水解困和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減少了疾病,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解放了生産力,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促進了新農村建設;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社會穩定。

    10年間,共安排西部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324座,佔同期全國安排項目總數的44%;下達中央補助資金215億元,佔同期安排中央資金總數的40%。除險加固後的水庫,已發揮了巨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據初步測算,西部地區已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全部完成後,可直接保護下游耕地0.8億畝,保護人口0.9億人,恢復和新增防洪庫容20億立方米,恢復和新增年平均防洪效益38億元;恢復和新增興利庫容69億立方米,恢復和新增年灌溉效益24億元;恢復和新增發電量10億千瓦時,恢復和新增年發電效益3.5億元。

    10年來,共安排中央投資16.14億元,在西部地區開展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和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佔全國中央投資30億元的54%,累計新增農村水電裝機700多萬千瓦。

    第四,抓好灌區節水改造,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長期乾旱少雨,解決西北地區的水資源問題,節水是一項革命性的措施。

    2000—2009年,共安排西部地區142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中央投資89.1億元,佔全國的44.6%。項目實施後,共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020多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900多萬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約40億公斤,新增節水能力約70億立方米。同時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減少了災害損失,美化了農村人居環境,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1/2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