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月入5萬元家庭如何買房、育兒、養老

 

CCTV.com  2009年11月25日 14: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在上海外資企業擔任部門總監工作的劉女士今年36歲,月入35000元,比她年長6歲的先生在大學執教,每月收入15000元。

  高收入家庭即將迎來新生命

  他們的寶貝兒子今年5歲了,而等到今年年底,一家人將共同迎來第二個寶寶。“第二個寶寶出生後,家庭支出肯定會增加,我預計每月會多出5000元左右的花費。”

  現在,家庭每月基本開支在16000元左右,包括伙食費4000元、兒子學費(除幼兒園)4500元、養車成本2000元、打車1500元、購物2000元、公共事業費和物業費1500元等,“因為我過去2年都有記賬的習慣,所以對家庭支出比較了解。”劉女士説,等到寶寶出生,還需要增加保姆工資等多項開銷,到時候21000元肯定是需要的。

  另外,他們還需要每月開支300元醫療費(兒童特需掛號費用,不可報銷)和1200元幼兒園學費(每學年總費用平攤)。

  在扣除了所有花費22500元後,他們每月的結余有27500元。劉女士用其中6000元進行基金定投,購買2個股票型基金和1個指數型基金,這一投資已經進行了4個月了。

  年度收入方面,劉女士的年終獎金有4萬元,先生的兼職收入有3萬元,都比較穩定。年度支出主要包括自購商業保險13000元、旅行費20000元、孝敬父母10000元及添置大件物品的費用。從劉女士近兩年的記賬情況看,年度性收支基本可以持平。

  資産積累已過800萬元

  劉女士的家庭資産凈值已經達到了834萬元,其中資産總計851萬元,房屋貸款(公積金)餘額17萬元。

  資産項目中,佔比最大的是房産。她和先生一共擁有3套房産,一套價值500萬元的是一家人現在的自住房,另兩套分別價值150萬元和90萬元,都是買給父母的。“150萬元的那套位於崇明,是我爸媽平時居住的,90萬元的是在三亞購買的,方便老人冬天去那裏度假。”

  劉女士説:“我年初的時候賣掉了父母原先的老房子,所得款一部分投資了股票後餘下來一些,加上平時工資結余,家庭現金和活期現有51萬元。”

  股票市值22萬元,其中一部分是劉女士在點位較高時購入的,也有部分是年初買進的,前後一共投入了37萬元。基金市值約17萬元,其中2萬元是4個月定投的估值,15萬元是劉女士在上證指數2800點時一次性買入的,包括2個股票基金和1個指數基金。

  此外,家庭用車價值15萬元,黃金和收藏品價值6萬元。

  在保險方面,劉女士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我本人不僅有社保,而且公司還提供團體保險,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醫療開支,孩子50%醫療費可以社保支付,餘下的50%中的90%我們公司團險也可以負擔。先生有社保。”

  綜合這些情況,她又為自己添置了一份100萬元的定期壽險,年繳費2500元,受益人為劉女士父母;一份人身意外險,保額100萬元,保費每年1100元,受益人為大兒子。為先生購買了保額10萬元的重大疾病險附加30萬元意外傷害險和住院津貼保險,每年的保費約3500元。家庭人身險保費總支出7000多元。家庭車險費用約4500元。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