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收入總是不夠用

 

CCTV.com  2009年11月19日 07: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朋友與我閒聊收入問題,連連感慨:“賺錢真難,花錢真快!”一句話,勾起我的心事。

  2003年,大學畢業。當時想,能找一份月工資2000大洋的就知足了。但後來發現,我錯了!留在老家工作的同學説,這點工資連喝風都喝不飽,還怎麼找女朋友?也是,除了吃飯穿衣,人畢竟還得有其他追求。

  2006年,碩士畢業。多讀幾年書,收入預期自然提高了。但因為當時大學生“就業難”已很明顯,預期收入也沒敢太高。一個月三四千元,差不多吧?後來真達到這個標準了,發現還是不行——指著這點錢,得到退休才能買上房子。

  2008年,單位分了一小套經濟適用房,心頭大患暫時去掉,工資比最初也漲了不少。但看看以極慢速度爬升的存摺數字,列一列未來三五年的支出,怎麼感覺錢還是不夠用?

  難道是我既得隴,復望蜀?把自己從裏到外剖析了一遍,確實有點兒,但並沒嚴重到好高騖遠的地步,還是比較知足的;或是自己生活習慣不科學、浪費錢?抽煙喝酒是有的,卻也花不了幾個錢。仔細算了算支出計劃和收入變動,終於看出一點點端倪。

  房價過高是最大的陰影。目前雖有一處蝸居,但自己住尚可,結婚生子就沒地方安排了;家裏老人來了呢,每次都要住賓館?思至此處,買房衝動難以遏制。我也知道,“京城米貴居不易”,在北京這種國際大都市,房價肯定不能指望跟老家一樣便宜,但也不能貴得讓普通人爆粗口啊。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相比2005年,今年北京居民收入漲了53%,而房價漲了126%,漲幅是收入的2.3倍!眼下,四環內的住房均價達到了每平方米1.8萬元以上,何其恐怖!

  牢騷太盛防腸斷,總抱怨可不行。想一想,收支壓力大,跟自己也有很大關係。在收入水平暫保“穩定”增長的時候,學會理財可能是促進個人增收的好方法,也是唯一方法。不少人曾勸我,買買股票,搞搞基金,還能不賺一筆?!

  但轉念一想,覺得還是把錢放銀行裏保險。除了2007年股市出現“大牛”,這兩年搞股票的散戶,據我了解,能賺的沒幾個。近年來,儘管居民理財方式不斷增多,股票多了,基金多了,甚至還能進行外匯投資,但整體而言,適用於一般百姓的理財渠道相對還是很窄,能讓人放心的就更少了——如果風險較大,那還叫理財嗎?

  支出在上升,收入增長慢,自然會感覺錢總是不夠花。不僅如此,以我不多的收入,每月尚要交數百元的個人所得稅,説不心疼是假的。實際上,居民收入的提高關乎民生,是一個長期命題,非一朝一夕就能有質變。可若想在短期內增收,最有效的措施是減稅。減稅,不僅直接有助於增加百姓收入,對促消費、擴內需也有著重要意義。

  長久以來,我國初次分配製度過多偏重資本所得,導致少數掌握資本的人收入過高,而憑勞動收入只能維繫一般生活。同時,一些十分重大、關係民生的經濟改革遠沒有到位,例如社保、醫療、教育等體制改革,説它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一點也不過分。幫老百姓增收、減負,還要下大氣力。(崔鵬)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