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山西煤炭重組不是國進民退

 

CCTV.com  2009年11月15日 08: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一場肇始於今年初的“煤炭整合風暴”,把山西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於這個煤炭資源大省的艱難轉身,人們寄予厚望;而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煤炭資源重組整合,也有不少“另類”解讀:“山西再無煤老闆”,“山西煤炭業國進民退”,“3000億元煤炭業民資流向股市樓市”……

  這次山西煤炭産業重組、整合目標直指小煤礦,年産量30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淘汰關閉。保守估計,今年煤炭資源整合期間,山西超過八成的小煤礦處於停産狀態,涉及産能近2億噸。由此,山西今年一季度丟了獨霸多年的“煤老大”地位,並對經濟增長産生不小的“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出現4.4%的負增長,成為全國唯一GDP下降的省份,這與山西重整煤炭産業有直接關係。

  山西為何要如此大動干戈地調整煤炭産業?這次調整,對於煤炭産量佔全國1/4的山西,將會産生怎樣的深遠影響?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煤老闆”們,今後又將何去何從?

  整合、升級——是權宜之計,還是長久之計?

  今年4月,山西成立“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省長王君任組長,副省長陳川平任副組長,其他成員均為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國資委等機構的高層。這是山西煤炭産業發展史上規格最高的領導小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山西對此次煤炭資源重組整合的決心。

  決心從何而來?

  山西的煤對於全國意義重大——山西被稱為全國的“鍋爐房”,煤炭産量佔全國煤炭總産量1/4,國內70%以上的外運煤、近50%的全球煤炭交易額來自山西,山西焦炭市場交易量佔全國2/3以上……但長期以來,“有水快流”的挖煤思路,在山西造就過萬座礦井,也形成了“多、小、散、亂”的煤炭開採格局,中小煤礦成為山西煤炭産業的主力軍。

  中小煤礦曾為國家能源供應做出過貢獻,也積累了諸多“沉疴”。絕大多數中小煤礦先天投入不足,保障安全生産能力差,2007年山西鄉鎮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佔總數的70%,百萬噸死亡率是重點大礦的17.8倍;小煤礦資源浪費嚴重,資源回收率15%左右,僅相當先進水平的1/4,按中小煤礦年産3.5億噸煤計算,每年要浪費10億噸左右煤炭資源。在山西,有人甚至給一些小煤礦總結了“四宗罪”:浪費資源、破壞生態、草菅人命、腐蝕幹部。

  近年來,山西為解決煤礦“多、小、散、亂”下了不少功夫。到2007年底,山西礦井數量已降至2840座,但30萬噸以下小煤礦還佔70%以上,煤炭業粗放的發展模式沒有根本改變,安全基礎依然薄弱。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之舉於事無補,調整、升級成為山西煤炭産業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基於這樣的認識,高強度、大力度的煤炭産業調整計劃逐漸形成。山西省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煤炭礦井總數減少到約1000座,單井年産90萬噸;形成三個億噸級和四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大集團煤炭企業産量佔全省的75%。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到2015年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1人以下。

  調整的另一個目標是實現煤炭産業的升級,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拉長産業鏈。

  截至目前,山西省重組整合煤礦企業協議簽訂率97.9%,煤礦新的主體接管到位率71%。這意味著,山西省大規模的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