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幾年國內基金業高管頻繁變動背後的原因,不得不提到的是經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股東意志。實際上,由股東引發的高管變動對基金公司影響最大,往往表現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總經理的去職導致多位高管聯袂“挂冠而去”,整個基金公司風格都會為之一變。
例如,深圳某“老十家”之一的基金公司在2008年發生股權變更,“改朝換代”之後原總經理離職,主管投資的副總經理也相繼離去。實際上,國內基金公司中以董事長為代表的股東利益與以總經理為代表的管理層利益通常存在著微妙的關係。兩者和諧共處,基金公司人員就相對穩定,內耗較少;而兩者針鋒相對,基金公司內部通常就會相應地分成兩派,“董事長的人”和“總經理的人”往往各行其是,擰不成一股繩。更有甚者,某些公司裏“董事長的人”被安插到財務等部門掌握錢袋子,那麼“總經理的人”就經常會受到刁難,小到差旅費報銷,大到整個公司的財務安排。某基金公司甚至因為股東和管理層不和,導致整個年度的預算都沒有在董事會上通過。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恐怕和國內基金公司的制度設計有關。國內公募基金業只有契約型基金,不存在公司型基金,持有人的話語權遠沒有基金公司股東大。而基金公司股東投資基金公司無非是為了賺錢,這樣一方面導致基金公司管理層將股東利益放在首位,追求管理規模的最大化就是其必然結果;另一方面,當基金公司股東與管理層發生衝突時,敗下陣來的基本是管理層。
實際上,觀察目前資産管理規模位居前五位的基金公司可以發現,它們的總經理都是公司創建初期便擔任掌門人。高管的穩定一方面使基金公司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固定化,凝聚力較強;另一方面長期磨合也使其與股東的關係比較融洽,即使發生股權變更,管理層對於基金公司較強的控制力也使其在股東面前能夠爭取到更大的話語權,保證了公司的穩定。(余喆)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