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保8”應該數量質量並重

 

CCTV.com  2009年10月26日 08: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經濟實現保8目標幾成定局

  ●經濟運行結構性問題須重視

  ●農産品價漲凸顯了通脹隱憂

  ●既保增長又要調結構防通脹

  中國經濟9月份和第三季度的宏觀數據已經公佈,中國經濟延續著良好表現: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8.9%,考慮到環比增速仍在上升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基數較低,年內完成“保8”的任務基本確定;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大大高於前兩個季度的數據。9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4.3%,為17個月來新高,並且已連續7個月高於50%的臨界值,經濟回暖的趨勢進一步得到確認。不過,我們必須正視經濟運行中依舊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從長期來看,這些問題和隱憂將加大經濟運行的風險。

  今年上半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曾高達87.6%,一度引起了廣泛的質疑。而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累計投資對GDP的拉動達到了7.3%,貢獻率更升至94.81%。這説明第三季度投資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呈上升趨勢,宏觀經濟三大需求結構的失衡進一步加劇。儘管當前中西部投資的增長率和比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西部經濟的崛起。然而在本輪投資大潮中,西部新建了眾多機場和公路,在空運吞吐量和公路通行量供過於求的背景下,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降低了其效益,有違公共物品的供給原則。

  另一方面,下半年信貸規模已真正體現貨幣政策“適度”的原則,但上半年天量信貸所産生的投資慣性仍在延續。在外需並沒有完全回暖的背景下,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的投資躍進的直接後果便是,諸多産業出現了産能過剩的格局。工信部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産能過剩超過1億噸,水泥産能過剩近3億噸,甚至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産業也由於電網規劃的問題出現了過剩。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需求銳減,造成了我國經濟外需的嚴重不足。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仍為負值,拖累GDP增長3.6個百分點,相比上半年有所擴大。而隨著聖誕節訂單的確認,9月單月出口環比增長了11.8%,同比下降了15.2%,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貿易戰的愈演愈烈影響了出口的進一步增長。

  農産品價格連續上升凸顯了通貨膨脹的隱憂。據農業部信息中心數據顯示,肉、蛋等食品價格已連續15周上漲,豬肉價格更是達到16.38元/公斤的峰值,直至國慶前,主要農産品價格才有所下降。進入10月後,受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影響,豬肉價格仍維持小幅上漲,南北方持續旱情以及國家再次提高糧食收購價將進一步推高玉米等農産品價格。

  由於食品在居民消費指數中佔33%的權重,體現在消費價格指數上9月同比下降0.8%,與8月相比,同比跌幅縮小0.4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逐步回暖,消費需求將隨著上升,因此受需求拉動的影響,物價指數上升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在不經意間突破了80美元/桶,大宗商品價格也相繼走高,輸入性通貨膨脹預期正在形成,體現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已經連續7個月環比上漲。從成本驅動的角度來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連續環比上升將最終傳遞到消費端。因此,受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共同影響,加之去年第四季度基數較低,消費價格指數在第四季度轉正已經基本可以確定。

  同時,隨著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9月M2的增速已經達到29%,為1997年以來的最快速度。儘管70個大中城市房價首次環比下降,但以樓市和股市為代表的資産價格依然維持高位運行,通貨膨脹的預期已經凸顯。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持續向好的關鍵時期,但全球經濟仍略顯疲態,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顯得尤為必要。然而,中國經濟在結構上仍需微調。投資獨大、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和通脹隱憂是現在突出的問題,這也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保增長的目標已經實現,而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將考驗政府的智慧。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僅需要數量上的“保8”,更需要結構優化的有質量的“保8”。因為GDP反映的只是經濟數量,而不是經濟質量,提高質量比增加數量更重要。我們需要把調結構、保增長、防通脹作為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目標,從而實現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胡俞越 作者為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教授)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