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小農經濟典型的雲南省祿豐縣,大力推進以煙草為龍頭的現代農業建設。
這是一片在中國農村經濟的歷史演進中留下過深深烙印的土地。
70年前,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走進了祿豐。他在《雲南三村 祿村農田》一文中,將祿豐鄉村視為典型的小農經濟生活方式加以剖析。如今,祿豐大地上,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大步推進,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大量涌現。
縣委書記王玉璽説,通過實施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今年煙葉綜合生産能力和效益明顯提升,煙農平均每畝增收150元,畝均節約成本805元。
“第一車間”的高標準農田
深秋時節,祿豐縣剛剛“關完煙門”,結束烤煙收購的十里八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勤豐鎮煙葉站站長段雲斌,拿起剛剛統計出來的報表,告訴記者:“今年全鎮烤煙産量增長了7萬公斤;煙農戶均收入從去年的5396元增加到8385元,增加了2989元。”
高興之餘,煙農們一個勁地感謝正在實施的中低産田整理改造。
“以前一畝地裏你家一塊我家一丘,現在小田改大田、散田變整田,耕種方便多了,農機可以大派用場了。”
“以前水渠年久失修,現在好了,旱時能灌水,下雨時能及時排水,旱澇保收啊!”
走在祿豐的山鄉大地,不時可見一塊塊平整的煙田緊密相連、一條條筆直的“煙水”縱橫交錯,農民們套種的蘿蔔等蔬菜即將收穫……
半年前,這裡金戈鐵馬轟鳴,幹部群眾揮鍬,一塊塊高低不平的中低産田,變成了“田成方、溝成網、路相連、渠相通,能排能灌能機耕”的高標準農田,成為現代煙草工業的“第一車間”。
為給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基礎,祿豐縣抓住成為全國唯一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縣的契機,整合財政、國土、農業、林業、水利、扶貧等資金,實施連片的中低産田整理改造,目前,全縣已建成高産穩産農田19.17萬畝,佔耕地面積的43.98%,小埂變田,耕地面積增加了10%;到2020年高産穩産農田將達43.17萬畝,全縣人均將擁有1畝以上。
大戶帶出的規模效應
農業基礎建設為祿豐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創新農業生産組織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依靠現代煙草工業強大的産業帶動能力,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規模經營主體快速成長。
妥安鎮習納灣村彝族村支書普文有説,烤煙曾是習納灣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2006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使全村200多畝煙葉幾近絕收。2007年,擁有1048個村民的習納灣,只有3戶村民勉強預訂了下一年種植合同,7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了外出務工。
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群眾沒信心,村裏沒勞力,習納灣只有一個選擇:把農民組織起來規模化經營。
普文有成了&&人。2008年煙季,他貸款30萬元,向村裏118戶農民租賃了大春一季203畝土地的經營權。第一年,普文有不但輕鬆還了貸款,支付給他打工的鄉親勞務費18萬元,自己還純收入17萬元。
他説:“租地種煙可以實現統一種植、施肥、打藥,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員,一畝煙用工比村民單家獨戶種能節約3—5個,産量提高了15—20斤。”
村民普洪長把家裏的3.2畝地租給了普文有,“租地後既可以在地裏打工,閒時還可騰出精力幹別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呢。”
現在,像普文有這樣的種煙專業戶祿豐縣已有3328戶,種煙專業合作社56家。祿豐縣根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以提高煙葉生産水平,促進煙農增收為目標,通過土地流轉,重點培育和發展煙葉種植專業戶、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推進煙葉種植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現在,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煙草種植面積已佔全縣種植面積的87%。
專業化服務節本增效
祿豐農業規模經營發展,跟專業化服務組織密不可分。祿豐已建立起農機、育苗、植保、烘烤四大專業化服務體系,煙葉生産關鍵環節實現了100%的社會化服務覆蓋。
“只要一個電話,我們就送苗上門,而且煙苗價還不斷降低,去年每畝81元的煙苗價今年降到了55元。”羅次烤煙育苗服務社社長何加壽説。
合作社的68座育苗大棚都配備了先進的噴灌和信息技術,供肥、給藥、控水全部由電腦遠程控制。服務社的“育苗工廠”,每年可以給入股的139個煙農帶來每股1000多元的收益,農民還可以在服務社上班,一年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農民李發説:“以前烤一爐煙要先等烤房,等到後要五六天沒日沒夜地守在爐邊,現在都交給了烘烤服務社,由懂技術的農民專門烤煙,省心省力還省錢。”
“農民現在種煙可輕鬆了!”勤豐鎮黨委書記張純文高興地説,機耕有農機服務社,育苗有育苗服務社,種植有植保服務社,烘烤有烘烤服務社。煙葉生産各環節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實現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 (記者 顧仲陽)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