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納斯達克之“殤”可為創業板之鑒

 

CCTV.com  2009年10月17日 07: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趙曉輝、陶俊潔)有著“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創業板掛牌在即,美麗的財富神話亦隨之不斷産生。從圖紙上的概念到如今身形漸顯,創業板一直因其可能帶來的超額收益而受到國人的青睞。然而,一般來説,超額收益總是與超額風險相伴,十年前納斯達克“市夢率”的幻滅猶在眼前。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可謂最成功的創業板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成長的“微軟”、英特爾、蘋果等著名企業給人印象深刻。但這些成功企業的光輝掩蓋了一個對中小投資者來説十分危險的事實:這個市場相對主板市場有著更大的風險:更多的上市公司在輝煌之前就已匆匆謝幕,讓股票持有人血本無歸。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高科技産業的發展,納斯達克一度牛氣沖天。當時,美國股票的市盈率通常在20到30倍之間,但納斯達克尤其是其中的網絡股,市盈率動輒超過100倍,甚至達到300倍的水平。市盈率如夢境一般,由此産生“市夢率”一説。

  誠然,初創中的高科技企業往往相對於成熟的傳統企業有著更高的成長性,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但恐怕沒有哪個公司能夠實現百倍市盈率相對的業績增長,由此帶來的對未來的嚴重透支而導致的投資泡沫,將投資者至於高風險當中。

  世紀之交網絡泡沫的破滅褪去了納斯達克耀眼的光環,帶來了上市公司的大批退市。統計表明,在1996年至1999年期間,5000余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累計就有1179家退市,平均每年退市393家。上市公司總數五年時間實際減少了727家,新上市公司數只佔同期退市公司數的38.34%。2000年一季度,納斯達克退市公司數達到173家,只比新上市公司少3家。在1996年至1999年底的三年之間,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公司的數量從5556家減少到4829家,三年減少了13.08%;而同期美國紐約證交所整體上市公司家數則不減反增,與納斯達克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