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60年理財觀之變:從勒緊褲帶過日子到信用卡消費

 

CCTV.com  2009年09月27日 15: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瀋陽晚報  

  新中國首批金融學子講述:前30年存錢1元2元

  60年理財變遷:“那時候賣金子得帶戶口本”

  近幾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理財觀念深入人心。

  從不懂不問,到街頭巷尾的大爺大媽都拿著專業書籍研究金融危機,六十年來,變化的不只是我們的生活,更多更明顯的是觀念。

  近期,記者採訪了不同年齡的多位市民,在他們眼中,挖掘出理財原來是這樣變化的……

  1."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李志清,82歲,這句話在她印象中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句流行語。當時人民剛剛當家做主,過上安穩日子。但由於家家戶戶收入低,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因此艱苦樸素是最好的美德。

  2."副食品,糧布票,它比生命還重要"

  韓永紅,50歲,出生時正趕上我國進入嚴重商品短缺時代。為保障生活基本需要,各種票證應運而生。在她印象中,老百姓的喜怒哀樂都跟一張張小小票證相連,理財是什麼?沒人知道!

  3."自行車,半導體,不吃不喝也要你"

  李輝,那時老百姓的消費慾望嶄露頭角。理財觀念萌芽出現,除了維持較低的吃穿需求,填飽肚子外,市民會想盡辦法往銀行存錢。為啥?只為早日能騎自行車、戴手錶、踩縫紉機。

  4."會掙錢,致富路,能掙會花是潮流"

  劉穎,那時我國改革開放正式啟動,老百姓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人們的理財觀念也隨之發生巨大轉變。在她眼中,勤儉節約固然重要,能掙會花才是潮流。小時候的她,心中最大的消費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5."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

  姜勝男,出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今年剛剛上大學。90年代老百姓的理財觀念再次變化。量入為出與花明天的錢並存,重視個人資産增值與風險意識同在,花錢買健康、買文化教育盛行。現在的他,信用卡必不可少。

  記者點評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從規劃人生開始。"

  綜上,以上幾位總結出,在當下,理財就是錢生錢。通過對現有財富的有效配置,實現財富的最大化。但要注意,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重中之重是,理財不僅是投資,規劃人生才能使理財得到昇華。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