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際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G20領導人第3次峰會今召開 反貿易保護成焦點

 

CCTV.com  2009年09月24日 07: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4日電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今日將在美國匹茲堡召開。在為期兩天的會議裏,“退出策略”問題、限制高管薪酬及金融機構改革等問題被此前普遍認為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而因美國不顧中方反對對中國輸美輪胎設貿易限制措施,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議題成為會場上不能忽略的焦點。

  三大議題受關注 美國“經濟再平衡”政策料難實現

  本次峰會三大議題料頗為受重視,一是各國刺激經濟政策的“退出策略”問題;二是限制銀行業高管薪酬問題;三是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問題。

  對於“退出策略”問題,儘管大多數國家經濟數據有所回暖,但依然存在不穩定性因素。據悉,可以預料,本次峰會“退出策略”將成為重要議題之一,但據各方分析認為,“退出策略”或只能成為“説説而已”,各國或將更多注意力聚焦至應對新問題方面。

  對於高管薪酬問題,則相對容易達成協定。據媒體分析稱,為防止再次發生嚴重危機,並確保全球經濟持續復蘇,G20財長會議將重點探討銀行高管薪酬問題,德國和法國是限薪令的積極推動者。但是,美國則因崇尚自由市場經濟,不願看到過於嚴苛的金融監管。

  對於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問題,雖然一些經濟體陸續出臺了內部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但在國際層面仍存在一些分歧。G20會議的另一主要議題是改革金融體系,從而為國際金融建立新秩序。美國財政部前任副部長蒂姆-亞當斯日前接受中方媒體表示,國際金融改革難點在於,與會領導人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經歷、代表不同政體,要讓20個不同的經濟體就非常複雜的問題達成一致,這個挑戰極其艱巨。可以預見,新興國家會繼續提出股權轉移設想,或許可以得到美歐的妥協,但後者讓步有限。

  此外,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表示,他將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上,呼籲各方推動全球經濟實現再平衡。奧巴馬這番話主要是針對出口型經濟體。他認為,危機發生前多個國家對美國保持巨大貿易順差,如今美國應當增加出口以改變這一局面。 奧巴馬説:“確保(世界)經濟更平衡正是匹茲堡峰會的部分內容。”

  不過,美國的這項建議已經在20國集團內部引發了政治爭議,歐洲國家聲稱,美國在全球經濟會以多快速度增長方面可能太樂觀了。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調整全球經濟秩序的議題肯定會提,但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原因在於世界經濟處於低谷時各方達成一致比較容易,但經濟開始恢復時各方就很難在國際層面上達成共識。

  中國希望取得四方面成果 抵制保護主義抬頭

  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在峰會上闡明中方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改革國際金融體系、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等重大問題的看法和主張,介紹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採取的舉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按照中方此前作出的表態,中方希望此次峰會在以下四方面取得積極成果:第一,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世界經濟迅速復蘇;第二,按照倫敦峰會制定的時間表,積極推進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第三,促進共同發展,關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第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特別是在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中方的立場與觀點能否得到各方響應與支持,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此外,美國近日對中國實行輪胎特保措施,被普遍認為將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2日在紐約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説,美方對中國輸美輪胎採取特保措施不符合兩國利益,類似事情不應該再次發生,中美雙方更應該堅定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不少分析人士也指出,眼下全球經濟復蘇剛剛起步,需防範經濟再平衡問題轉化為貿易保護主義情緒。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當世界經濟開始恢復的時候,各國會更加重視自己的貿易賬戶,促進出口,通過貿易順差拉動經濟增長。還有專家指出,要改善全球失衡,負有主要責任的美國要做出表率,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開放市場,放開出口,不能一味地濫發美元為赤字融資。

  媒體更多表達擔憂 G20峰會難題仍多

  金融危機過去了一年多,全球經濟形勢逐漸顯露出復蘇的跡象,而此次峰會前,媒體的評論更多表達出的仍是擔憂。

  《香港商報》日前刊文指出,G20峰會難題仍多,各國決策者都深知目前的趨穩只屬表象,金融體系的諸多問題只因各國央行的“量化寬鬆”大放水措施所暫時掩蓋,如不及早處理,則到退出放水時,原本的問題便將重現。另一方面,改革又面臨步調快慢的困局。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及承受度有宏調收緊效應,因而對復蘇不利,故G20多會傾向推遲實施。但現時由於大放水引致流動性過剩,金融泡沫、商品泡沫,甚至樓市的人為回穩等正相繼出現,市場的風險意識又再回落而投機漸熱。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G20會否退出歷史舞臺?》説,即使發達國家出於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和要求,而把G20峰會繼續延續下去甚至機制化,但這不意味著G20的地位和作用就不會被弱化,要想G20繼續存在下去,現在就必須思考未來的定位問題。危機過後的G20路在何方?是走向機制化還是逐步被邊緣化,甚至退出歷史舞臺?這不僅取決於金融危機的發展進程,更取決於各成員國的利益考慮與政治智慧。

  香港《大公報》刊登社評《滯泡形勢凶險 須防爆新危機》指出,20國集團(G20)的峰會開鑼前仍有爭議,實體經濟方面注視焦點是退出問題,各國均認同目前環球經濟復蘇未定,刺激方案仍須繼續,暫未是退出時候。更為深層的問題則是,在刺激方案下,要應付的是一系列由此帶來的新問題。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