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股市兜了一圈,又回到3000點以下。再看看8月暴跌之後,當月反彈最高漲到3004點,上不去了;9月開門紅,都説股市將迎來金九銀十,可週五最高漲到3068點又猛跌近百點。3000點為何如此難以逾越?
首先,市場缺乏足以調動人氣的領頭羊。筆者始終認為,唯有銀行地産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地産板塊權重雖不大,但一則,從基本面看,與房地産有關的行業達50多個,它一邊連接投資,一邊連接消費,在當前外需疲軟之際,房地産業被寄予厚望;二則,從市場面看,地産板塊公司多達100多家,大部分是中小盤股,其中又是借殼上市最為集中的板塊,爆發力最強。可如今,自從中國銀行(601988)副行長朱民一週前在達沃斯論壇上聲稱,銀行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之後,市場對銀行不再寄予重望了。朱民是一個敢言的學者型金融高管,他説的一段話非常值得重視:“銀行是一個穩定的行業,2003年到2007年時,全球銀行ROE(凈資産收益率)達到14%-15%,但是在過去30年,銀行的平均ROE水平是9%-10%,銀行和企業不一樣,它服務整個社會的經濟系統,需承擔社會責任,所以銀行不能追求短期利潤,10%就是銀行一個穩定的ROE的目標。”然而,中國14家上市銀行2008年平均ROE為17.77%,最高的招商銀行(600036)達26.51%,果然,今年中報招行業績下降3成多。至於地産股,政策面始終不明朗,市場也不敢高舉地産大旗,於是只能在物聯網之類硬做文章。
其次,自央行動態微調之後,市場流動性已大不如前,只要看看成交量就可一目了然。特別是今年打新股中簽率至少提高1倍,一級市場抽血效應越發強烈。報載,今年平均每家券商一次打新資金為4.74億,遠超前兩年,最高單次打新資金居然高達200億!
第三,一對多和創業板的開設有可能加劇市場的馬太效應。“一對多”專戶理財,成了本週富人圈的主要談資,一對多産品供不應求。除了一對多有業績提成(一般為20%),富人們多認為,“一對多”會比公募基金做得好之外,還是因為一對多由公募基金負責運作,這些基金公司下面都有數百、上千億的公募基金,市場普遍認為,有業績提成的“一對多”很可能提前建倉,然後再通過鉅額公募基金拉抬,“公私合謀”。加之一對多無需公開披露信息,包括凈值排名、買了什麼股票等均不必向公眾告知,裏面的油水和奧妙自不待言。有人已經形象地把“一對多”比作中巴,把公募基金比作公共汽車,錢多的人都去坐中巴了(設施好、跑得快),錢少的人擠在一起坐公交(設施差,頻頻堵車)。另一方面,創業板的開設使PE有了順暢的退出機制(PE鎖定期只需1年),賺大錢又有了新的通道。監管部門鼓勵券商既做PE,又做保薦人和主承銷,(如北京泰嶽軟體,中信證券(600030)作為風投進入不到3個月就申請IPO),錢更多的人便可通過關係做PE,比“一對多”介入更早,更有厚利可圖。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