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經適房困局調查:學者稱制度設計先天不足

 

CCTV.com  2009年09月17日 09: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荔灣區的一處經濟適用房開售。 記者高鶴濤攝

廣州拉網式檢查全市保障房入住情況。記者高鶴濤攝

金沙洲小區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集中點。 記者張強攝

  經濟適用房適用中等收入家庭,卻不保障低收入人群;廉租房保障極端困難戶,卻不惠及一般困難戶

  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急需厘清各條邊界,並進行格局調整

  上周至今,經濟適用房風波成為廣州最引人關注的新聞。據本埠媒體的連續報道,有經適房的業主開轎車帶客看房,還有業主在社區內溜名狗……經濟適用房裏住著一批“假困難戶”。

  從現行的經適房和廉租房,到正在醞釀的“經租房”和住房貨幣補貼,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中開拓了多種政策工具。然而,亂花漸欲迷人眼,取各種政策之所長,構建一個科學且能合理覆蓋相關人群的政策體系,卻並非易事。在經濟學界,經適房被普遍認定為“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建議叫停的呼聲由來已久。

  經適房到底怎麼了?如今的困局,似乎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早已註定。

  “你好,我是記者,請問你住在經濟適用房還是廉租房?”——“我現在很忙,你去問別人吧。”本埠媒體的連續報道讓金沙洲新社區的居民們“人人自危”,一見有記者,趕忙躲得遠遠的,記者的採訪進展並不順利。這些居民中有多少人是“假困難戶”?——這是個問題。

  年近不惑:經適房房主不敢生孩子

  “沒房子的時候,我們不敢要孩子。排了3年的隊,好不容易住上了經適房,沒想到卻更不敢要孩子了。”

  王芳(化名)踩著一對拖鞋,手裏拎著一袋藥,走進了金沙洲新社區的大門,她爽快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去年12月份,她家搬到了這裡,38歲的她人生中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她曾為之興奮不已,但興奮勁很快就過去了,轉而陷入了日復一日的無助的嘆息。

  王芳是一家酒店的服務員,月入1000多元。她的丈夫是個沒有任何技術專長的體力勞動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偶爾能夠得到一些給人打散工的機會。她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兩口子平均月收入約為2000元。

  這對年近不惑之年的夫妻受夠了沒房子的苦。在搬到金沙洲新社區之前,兩口子一直租住在男方姐姐在老城區的一間舊宅裏,面積約20平方米。她告訴記者:“我們之所以沒要孩子,就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寄人籬下,哪敢要孩子?”

  哪個女人不想當媽媽?王芳也不例外,但她認為“居有定所了,才能要孩子,否則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2005年,王芳和丈夫開始關注經濟適用房政策,他們高興地得知自己符合申請條件,便辦理了各種手續,開始排隊等房。有房的夢想離自己越來越近了,王芳開始幻想搬進新家、生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美妙場景。

  等啊等,這一等就是3年,去年12月份,他們終於拿到了金沙洲新社區一套63平方米的兩居室的鑰匙。當時的兩口子,對房子的感性渴望完全壓倒了經濟預算應有的理性。他們把舊傢具一一搬進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這房子真大,結構真好”,王芳沉醉在圓夢的強烈幸福感中。

  但這份幸福感並沒有持續太久。王芳是以35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入這套房的,總價22萬餘元。兩口子掏出了全部家當——約5萬元的存款,並向親朋好友借了2萬多元;其餘房款,皆按揭貸款。“現在每個月需要還1000多元的債。”王芳嘆息道。

  可悲的是,王芳的“母親夢”在搬進經適房後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她對記者説:“你想想看,一個月2000元的收入,1000多元用來還債了,剩下1000元怎麼養得起孩子?而且,一旦懷上了孩子,我就沒工打了,這房子就得斷供,孕期怎麼熬得過去?就算把孩子生下來了,家裏的老人都已經去世了,孩子誰來帶?我帶?那誰來供房?”一個沒有孩子的家庭註定要缺少許多歡樂,但王芳説:“生活很現實,要樂趣還是要生活?”

  王芳家幾十米開外,是幾棟廉租房。在令她窒息的還貸壓力下,王芳對廉租房充滿了嚮往。她説:“我這幾天身體不好,坐了半個多小時的車到市人民醫院看病,花了不少錢,很心疼。即使不存一分錢,我們兩個人一個月能夠用在吃穿上的錢也就1000元,看病之後這個月就不能吃肉了,生活質量比住到這裡之前下降了很多。如果能住廉租房就好了,一平方米月租才1元,住進去之後政府也不會無緣無故趕你走,跟住在自己家沒什麼兩樣。可是我們條件夠不到,那些住在廉租房裏的人絕大部分的確比我們更困難,我知道有幾戶是殘疾人。希望政府以後能多蓋廉租房,把條件放寬,好讓我們這些困難戶也有資格租住。”

  相關鏈結:

責編:李菁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