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農民工司令”無兵可派

 

CCTV.com  2009年09月09日 08: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才市場熱鬧了,張全收位於東莞塘瀝鎮蘆竹田村的培訓基地卻冷清了,除了看門的保安,樓裏空無一人,春節後積壓的幾千名員工早已被他派往珠三角各地的工廠。

  “你那裏要人?現在沒有。等多久?至少一個月吧。”在深圳平湖大草鋪的辦公室裏,張全收放下電話,小聲嘟囔了一句:“要人,我也沒人啊。”

  像這樣的電話,張全收現在每天至少要接20個。來電話的,都是廣東、福建,甚至還有遼寧大連的用人企業。

  全國聞名的“農民工司令”張全收的正式頭銜是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順公司”)總經理,他曾創下有名的“全收模式”:先將工人招進來,工廠要人時再“打包”送出去,他從企業繳納的管理費中賺錢。工人沒活幹的時候,他提供免費吃住,並且按標準發放工資。最多的時候,他手下的工人有1.8萬名,在他的家鄉河南上蔡甚至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打工哪去?深圳找全收!

  作為經濟要素中的勞動力配置環節,全順公司最早感受到了金融海嘯的寒意。今年2月,張全收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正是他最難熬的時候:一方面,企業沒訂單不招工,他主動降低了管理費,仍要四處求人;另一方面,春節後返城的農民工蜂擁而至,全順公司的基地一度積壓了2500人,這麼多人的吃住加上工資照開,張全收兩個月內賠了600萬元。

  幸運的是,這一段煎熬沒有持續太久,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市場讓張全收經歷了從愁到喜的戲劇性變化。從4月底開始,他手裏的幾千人陸續找到了東家。

  9月4日,記者再次見到張全收時,年初時堆在他臉上的愁雲早已一掃而空,説起話來也是語調高昂:“我其實早就預測到5月後會鬧‘民工荒’,所以合同只簽到4月30日,5月以後我就開始漲價了。”説到得意處,張全收甚至脫了鞋,把腳蹬在面前的茶几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張全收的回答是,照往年的經驗,工廠從5月份開始會進入生産高峰期,如果訂單回暖,工廠就會開足馬力,那時候你想找人都找不到。“這好比賣白菜,賣菜的人多,買菜的人少,你就可以挑好的,甚至只吃白菜心;等大白菜沒有了,你再想吃可就貴嘍。”張全收習慣用賣白菜來比喻他的生意。

  可畢竟來了金融風暴,工廠要是一直沒訂單怎麼辦?“那怎麼可能?金融風暴那是外國的事,咱國家又沒啥問題,就算是外國人,你總歸也得要吃飯要穿衣要生活吧,工廠怎麼可能沒訂單?”張全收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

  結果也正如他所料,到了5月份,由於珠三角地區工廠訂單增加,市場對人力的需求逐漸加大。現在,張全收的隊伍差不多又有了1萬人的規模。

  隊伍壯大了,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隨著要人的廠子越來越多,張全收發現,他這個“司令”開始無兵可派了。

  這段時間,為了要人,深圳恒泰玩具廠行政總監已經給張全收打了十幾個電話。恒泰是張全收的老合作夥伴,年初時因金融風暴停産了一陣子,現在訂單多了,廠子恢復生産急需人手。雖然只要200人,但張全收就是拿不出來,“沒辦法,雖然是老朋友,沒提前做計劃的我現在也解決不了。”

  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張全收在深圳坐不住了。8月14日,他回到河南老家,想帶兩萬名河南農民工到珠三角。隨後幾天,他在當地馬不停蹄地四處作招工報告。

  “兄弟姐妹們,回來吧,珠三角缺工人,只要到我們公司,管吃管住,無論有無工作,每月都能領到1300元至1800元工資。”雖然張全收的動員講話情真意切,但面對即將成熟的秋莊稼,張全收此行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目的,截至9月4日,只來了幾百人,這一數字離他希望的兩萬人相去甚遠。

  “過幾天等秋忙結束了,我準備再回去一次,現在到處都在要人,缺口太大了”。但再回去一次能有多大收穫,張全收心裏也沒底:“魚過千遍網,網網都有魚,多少能帶一些人回來吧。”

  “我今年日子還算可以吧,市場就像有陰有晴的天氣一樣,總會有好有壞。”談起市場的變化,張全收顯得很輕鬆,“我現在的合作企業都是經過金融風暴考驗的,要人都在幾百上千的規模,不會有什麼問題。再説,國家又是家電下鄉,又是擴大內需,連總理都説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了,我當然也有信心。

責編:劉慧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