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古書畫成09秋拍主角 專家提醒切忌"只買貴的"

 

CCTV.com  2009年09月07日 10: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儘管大多數拍賣公司的秋拍尚未亮相,但無論是此前各家公司的徵集動作,還是近期結束的拍賣會,都表明繼春拍之後,中國古代書畫毫無疑問成為今年秋拍的主角。在不久前舉行的拍賣會上,一幅《佚名北宋建陽景福院羅漢會齋牒》,拍出了4500萬元的高價。古代書畫似乎真的是遍地黃金,然而在收藏大家眼中並不是這樣。

  要消除文化自卑心理

    從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來看,古代書畫,特別是清代皇家收藏的,尤其是《石渠寶笈》著錄的古代書畫價格飛漲,獲利可觀,這也成為了吸引廣大投資者的重要因素。然而,著名收藏家郭慶祥經過仔細長期的研究,對清宮皇家收藏特別是《石渠寶笈》著錄的古代書畫提出了質疑,尤其是對清宮皇家收藏所體現出的收藏趣味進行了尖銳的剖析。雖然作為一家之言,但是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敢言人所不敢之言。

    郭慶祥表示,現在許多所謂的藏家,過分相信乾隆皇帝的文化水準,甚至迷信他的鑒定眼光,高聲叫嚷,乾隆皇帝比我們早二百多年,他對古畫的鑒賞水平肯定比我們現代人要高得多。有些人更是熱烈追捧《石渠寶笈》,對書中的著錄,或者上有“乾隆禦覽之寶”等印記的字畫,無比迷信。似乎只要擁有這幾顆鮮紅的皇家大印,自己就沾上了皇氣,找到了貴族身份。至於作品的真假與否,藝術水準的高低與否都一概置諸腦後。這種“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或者説買符號買身份唯獨不買藝術的收藏現象,同樣反映了這些收藏者的文化自卑。

  高價書畫出現流拍命運

    郭慶祥的這種表態,在拍賣市場上也得到了印證。在2007年北京保利的秋拍中,備受關注的《元人秋獵圖》以2200萬元起拍,在經過10輪競價後升至2900萬元,但仍未達到賣家底價,最終流拍。據悉,該作品長達1240厘米,畫面涉及場景宏大,人物及其表情豐富,被譽為另一幅“清明上河圖”,並且為清內府舊藏,上有乾隆、嘉慶、道光幾位皇帝的鑒藏印。它曾于1989年現身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以187萬美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古代書畫的拍賣世界紀錄。

    《元人秋獵圖》 資料圖片

    之所以出現後來流拍的結局,主要是對《元人秋獵圖》真贗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件東西是後代倣的,也有人認為是“蘇州片”。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畫面有土煙袋鍋的問題,因為元代不可能有煙袋桿。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明代人的作品。可是,明代人不可能以繪畫的方式歌頌被自己滅掉的元朝人。這些疑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競投者的舉牌熱情,最終使得這件《元人秋獵圖》未成交。

    (注:明清時代的造假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是在明萬曆到清代中期的蘇州。據記載,這一時期的蘇州山塘街專諸巷和桃花塢一帶聚集著一批民間作畫高手,專以製作假畫為業,他們所造的假畫後來被統稱為“蘇州片”)

  鑒定歷來亂象叢生

    古代書畫的鑒定,歷來是亂象叢生,莫衷一是,贗品在古代層出不窮。比如明代時,畫家文徵明的作品上午賣出,摹本下午就在市場上出現。即使乾隆本人也常常拿出內府所藏古畫,命宮廷畫家倣作,弄得許多東西真假難辨。

    2008年古代書畫拍賣市場上,倣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冊頁,成交價為21.25萬港元,繪製這幅作品的是譚敬。對於資深藏家來説,譚敬仿製的古代書畫無疑是非常令人“敬畏”的。據業內人士介紹,譚敬仿製的一些古畫目前被收藏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足見其欺騙性之強,但是在拍賣市場上明確標明由其仿製的古代書畫,卻非常罕見,像此次拍賣的《山水花卉冊》冊頁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其原件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在這件倣品中有三希堂精鑒璽、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定鑒等眾多仿製的鑒賞印,同時還有譚敬的“譚氏區齋書畫之章”。(斐翔)

  相關鏈結:

責編:韓文燕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