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內成品油調價“爽約”三理由

 

CCTV.com  2009年08月31日 07: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防範資源類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消除通脹預期,是近期發改委下發多項文件的核心所指,或許也是8月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爽約”的最大理由。

  近期信貸高速增長、股市和房地産價格迅速回升,而水、電、成品油、禽蛋、液化氣等商品價格出現上漲預期或有大幅上漲,使社會通脹預期增強。而發改委8月以來已有多份規範價格的文件出臺,對水價、油價、液化氣、電視收費等價格作出規範,遏止地方漲價衝動。

  成品油價格改革走在資源産品價格改革的前列,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每一次調整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社會工業成本和人民生活成本的提高。對於今年以來成品油價格的五次調整,發改委始終強調的是“有控制地接軌”,而實現“有控制”的辦法就是推遲調價時間或者調整調價幅度。

  這或許與我們所追求的完全“接軌的”、“市場的”價格還有一定距離,然而也不可否認,在我們的市場還沒有完全的能力去跟隨國際價格跌宕起伏的時候,在當前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候,適當保持距離對穩定國內經濟利大於弊。

  市場總是伴隨著投機。國際原油價格的動蕩從來不乏投機因素作祟,挂鉤原油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出現反復波動,而由此引發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投機。抑制投機或許是調價“爽約”的第二大理由。

  以22個工作日的油價移動平均變化值作為調價的臨界點,給了投機力量一個明確的預期。隨著今年以來的五次成品油價格調整越來越及時,在每次調價“節點”到來之前,特別是在有上調預期的時候,都會引發成品油批發市場的大規模“搶貨囤油”或者社會車輛集中加油等行為,批發市場價格劇烈動蕩。調價之後市場預期兌現,批發商開始大量拋售,22個工作日的週期並不長,下一輪調價預期又開始醞釀。

  發改委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切實加強價格監管,努力穩定重要商品價格,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要;要求各地審慎出臺調價方案,尤其要避免出現集中提價、提價幅度過大,增加群眾負擔的現象。8月以來各地液化氣價格飛漲,漲幅甚至超過30%,發改委已要求中石油、中石化採取措施保證液化氣供應,並依法查處囤積、哄抬液化氣價格以及一些違法行為,以平抑價格。

  由此觀之,穩定價格、避免投機、遏制通脹預期是當前經濟和政策的重要考慮。而石油公司煉油板塊上半年已獲得了鉅額盈利,這恐怕是政策“勇於”爽約的第三大理由。

  去年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了460億元,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後,上半年的四次價格調整讓中石化的煉油板塊經營收益超預期地接近200億元。而中石油的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利潤也達到172億元。特別要指出的是,中石化上半年的煉油每桶毛利由去年同期的-752元/噸上升至432元/噸,比2007年上半年的265元/噸也有大幅提高,毛利率高達8.8%。而在此之前,業內一度認為合理的煉油毛利率應不超過5%。這無疑應歸功於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基本上緊密跟隨了國際原油價格調整。

  平心而論,政府部門很難根據時時變動的油價去計算某個石油公司的利潤變化,而煉油板塊即使上半年獲取了高額盈利,也仍然有著致命的“軟肋”——一旦到節點不調價,煉油馬上就會開始虧損。不過,石油公司上半年已獲得的收益令其全年業績有了保障,或許讓主管部門在穩定價格方面有了更多的空間去作為。(記者 張楠)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